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韓國持續加強無人機力量建設

劉 澄
2025年09月22日08:48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韓國國防部近日宣布,將組建一支規模達50萬人的無人機操作員隊伍,旨在提升有人/無人協同作戰能力。韓國媒體稱,此舉是韓國軍方落實新一屆政府國防政策、持續加強無人機等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重要舉措。還有分析人士認為,該計劃出台倉促,缺乏充分評估與系統籌劃,具體實施情況仍有待觀察。

採用分級組訓模式

9月初,韓國國防部長安圭伯出席韓國陸軍第36師團在江原道舉行的“輕型無人機與反無人機專責部隊”揭牌授旗儀式,並宣布大規模培訓無人機操作員計劃。該計劃設定兩大目標:一是未來5年內培養50萬名具備無人機操作能力的“無人機戰士”,使其可利用無人機執行戰斗、執勤和后勤保障任務,為有人/無人協同作戰體系構建與無人作戰力量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大規模引進商用無人機,借助民用資源充實軍事力量,同時帶動本土軍工產業擴能提效。

為保障計劃落地,韓國國防部將在2026財年預算中編列205億韓元(約合1470萬美元)。其中,約190億韓元用於採購1.1萬架低成本消耗型訓練用輕型商用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將分發至陸軍各常備部隊及軍事教育機構,確保班組單位至少配備一架訓練用機﹔剩余15億韓元作為專項培訓經費,用於聘請軍內外專業教官、編制訓練教程和教學大綱等。此外,韓國還將建設覆蓋三軍的無人機訓練場,並要求陸軍各軍級單位利用現有閑置設施設立培訓機構。

作為試點單位,韓國陸軍第36師團已抽調人員組建專項工作組,將在模擬實戰環境中驗証商用無人機的軍事適用性,並採用分級組訓模式。其中,初級操作手需操作5千克以下小型無人機累計超100小時,通過軍隊統一鑒定考核后領取上崗証﹔中級操作手需滿足文化程度、操作年限、任職崗位及任務經歷等要求,並在韓國國防部聯合韓國航空大學開設的“無人機戰術指揮班”接受系統培訓﹔高級操作手將被派往外國軍校進修。值得注意的是,計劃提及的50萬名“無人機戰士”主要指具備初級操作手資質的人員,第36師團需在試點階段確立培訓方法及初、中級操作手鑒定考核標准。

強化產業與技術支撐

韓國陸軍第36師團指揮官將此次試點稱為“新型作戰力量布局的關鍵落子”。與大規模培訓無人機操作員計劃同步推進的,還有韓軍多支無人作戰力量的籌建工作,包括組建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無人防空部隊、海軍無人水面艦艇部隊、空軍智能化防空管制部隊,同時在國內12處人工智能專用訓練場內增設無人機靶場和試驗場。與之相配套,韓國國防部直屬的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將進一步充實力量,實現指揮、偵察、訓練與作戰的閉環管理。該司令部於2023年組建,主要負責統籌韓軍無人機戰斗與訓練。

在產業支撐方面,韓國政府推動商業資源與軍工技術協同發展。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已完成現役主力“鳶”型無人機的技術升級,將其續航時間從2小時延長至5小時﹔韓華系統公司等軍工企業也與國防部簽署協議,承諾將無人機零部件國產化率從60%提升至80%,同時攻克芯片與導航系統等研發難題。此外,韓國政府計劃整合軍方與商業信息系統相關機構,推進人工智能算法、全域數據網絡等新項目研發。

計劃倉促引發擔憂

韓國媒體稱,此次大規模培訓無人機操作員計劃是在李在明政府履新百日之際公布,凸顯新政府對新型作戰領域軍備建設的重視。近段時間以來,韓國已多次開展新型導彈試射,推進新一代P-8A反潛機和“宙斯盾”艦的列裝運用,意在通過展示軍事實力凝聚士氣。

然而,部分評論認為該計劃決策時間較短,未經過充分論証,出台略顯倉促。從投入與實效看,項目整體花費較高,但按“覆蓋全員”要求測算,每名士兵年均訓練時長不足4小時。首次試點訓練中,20名士兵輪流操作一架無人機,部分人員僅完成指南針校准便結束課程,訓練效果受到質疑。

韓國多家智庫還指出技術瓶頸風險。首爾國立大學國防研究所等機構認為,韓軍現役無人機的圖像處理芯片仍依賴進口,尚未掌握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抗干擾數據鏈,這些技術難題短期內難以突破,可能導致商用無人機在戰場生存率不足30%。今年8月,韓國國產重型無人機與引進的F-35A戰斗機開展協同訓練時,曾出現數據鏈不兼容問題,暴露出該國有人/無人系統協同作戰面臨技術障礙。

(責編:任佳暉、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