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捍衛英烈,以法律之名

——安徽軍地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開展英烈保護工作一瞥

2025年09月29日08:45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第十二個烈士紀念日前夕,安徽省肥東縣石塘鎮一所小學師生來到該縣王鐵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開展緬懷祭奠活動。

“曾經,紀念碑風化嚴重,年久失修,后來,軍地檢察機關督促職能部門進行修葺整治,如今面貌一新。”帶隊老師介紹。

這是安徽軍地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用公益訴訟形式開展英烈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合肥軍事檢察院聯合安徽省三級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靈活運用訴前磋商、公開聽証、檢察建議等多種方式,形成英烈保護工作合力。

遷一處墳,讓英烈忠魂安歸淨土

【典型案例】安徽省濉溪縣,曾經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許多革命先烈長眠於此。在濉溪縣鐵佛鎮梁樓村的一處田野間立著3座孤墳,埋葬的是淮海戰役中犧牲的3名無名烈士,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籍貫、生平。

數十年來,每逢清明、春節,當地村民都會自發前來祭奠、清掃。但寒來暑往、風侵雨蝕,碑體受損嚴重。

2024年5月,接到線索后,濉溪縣人民檢察院依托軍地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通報合肥軍事檢察院,軍地檢察機關第一時間啟動調查程序,並召集職能部門展開磋商,督促將3名烈士遺骸盡早遷入烈士陵園集中安葬。

“如何確認3名墓主的革命烈士身份,是遷墳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辦案檢察官介紹,為此,軍地檢察機關會同職能部門,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廣泛走訪村民,制作20余份詢問筆錄,並邀請黨史專家召開論証會,形成了100多頁的証據材料,最終確定墓主的烈士身份。

2024年10月28日,在當地村民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志願者的見証下,3名烈士的遺骸正式遷入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安葬,集中統一保護。

【新聞延伸】豈曰無聲、河山即名,魂歸淨土、山川同念。近年來,推動零散烈士墓集中安葬、讓無名烈士“歸隊”,安徽軍地檢察機關一直在行動,他們已辦理相關案件10余起,推動200余處散葬、無名烈士墓集中安葬或就地修繕維護。

護一處遺址,讓英烈事跡歷久彌新

【典型案例】蜈蚣山,坐落於安徽省涇縣雲嶺鎮汀潭村,距離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僅6公裡。1940年,這裡發生了慘烈的汀潭阻擊戰,新四軍以犧牲600余人的代價粉碎了日軍“掃蕩”企圖,保護汀潭村免遭敵人屠戮,也在蜈蚣山留下了由70個單兵掩體、2個雙兵掩體和10處戰壕組成的,總長度近600米的戰場遺址。經專家認定,該遺址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戰場遺址之一。

80多年的風雨侵蝕,遺址中的部分戰壕及掩體被山土、雜草掩蓋,難以辨認,存在毀損、滅失的風險。2024年初,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新四軍汀潭阻擊戰戰場遺址急需搶救性保護的建議和提案。

接到線索后,軍地檢察機關立即介入調查,多次赴現地察看走訪。他們了解到,汀潭阻擊戰在當地百姓中口口相傳,村裡的一些老人提到這場戰斗仍不禁淚目,村民們上山勞作時,會自發清理戰壕內雜草,部分參加當年戰斗的新四軍的后代也多次赴蜈蚣山緬懷先人,大家都對戰場遺址保護問題十分關心。

2024年5月8日,軍地檢察機關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村民代表和相關單位負責人召開聽証會,檢察官圍繞文物保護法以及遺址保護現狀進行了詳細的釋法說理,最終,與會各方達成一致共識,軍地檢察機關聯合向有關單位制發了檢察建議書,督促職能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加強戰場遺址保護。

檢察建議發出后,軍地檢察機關積極跟進推動,相關職能部門打出了一套“搶救性修復+常態化維護+保護性開發”的組合拳,戰場遺址煥發新顏。

截至發稿前,好消息再次傳來,“汀潭阻擊戰戰場遺址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征求意見建議階段,若申請成功,遺址就有了專項保護資金。

【新聞延伸】每一段英雄事跡都不應該被忘卻,每一位烈士名字都值得被傳揚。2021年以來,在安徽軍地檢察機關的攜手努力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英烈事跡被充分挖掘並廣泛傳播。在長豐,檢察機關通過府檢聯動機制推動職能部門開展紅色資源認定工作,重現“淮西獨立團”的英勇事跡﹔在銅陵,檢察機關督促有關單位積極組織宣講新四軍第三支隊老五團的光輝歷史,擦亮“永不磨滅的番號”……

修一座墓,讓英烈精神薪火相傳

【典型案例】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海口小學內的一座烈士墓,牽出一段70余年前的魚水情深故事。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戰役正式打響。為了引開敵機掩護主力部隊順利渡江,解放軍某連連長和4名戰士在海口鎮壯烈犧牲。戰斗結束后,百姓們自發收集烈士們的遺物遺骸,將他們就地安葬,立下渡江戰役烈士墓碑。海口小學籌建時,為緬懷先烈,將校址選在了烈士墓旁。

軍地檢察機關現場勘察時發現,渡江烈士墓墓塚因長期遭雨水侵蝕,紅磚裸露在外,墓碑文字模糊褪色……

“渡江烈士墓凝結著當地百姓深深的愛軍擁軍情懷,是特殊的紅色地標,是開展黨史軍史教育的鮮活教材,必須盡快修繕。”辦案檢察官表示。

為凝聚保護合力,軍地檢察機關組織職能部門、學校代表、村民代表召開聽証會,會上,海口小學校長動情地講述這些年來,他多方奔走呼吁修繕烈士墓的經歷,令與會人員動容。

“在開學前把烈士墓修繕好”“讓孩子們上好新學期第一堂紅色教育課”成為大家共同的心聲。會后,一系列保護利用措施接踵出台,半個月后,職能部門籌集修繕資金,對烈士墓進行了搶救性維護﹔半年后,當地政府撥付專項資金整體修繕,將其打造成安慶市革命文物紀念活動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原本沉寂在校園一隅的渡江烈士墓已成為安慶市的著名紅色地標,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緬懷先烈。

9月上旬,海口小學校長給合肥軍事檢察院檢察官發來了一組圖片:修葺一新的渡江烈士墓前,小學生們胸戴鮮艷的紅領巾,祭奠英雄、重溫入隊誓詞……

【新聞延伸】安徽軍地檢察機關在辦理相關案件時,注重挖掘英烈精神內涵,發揮英烈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案件辦理為抓手,鍥而不舍跟進整改,多方聚力深挖潛能,向社會傳遞了尊崇英烈、捍衛英烈、學習英烈的鮮明導向。(何南杰、劉昆)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