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研究院某中心為部隊數智化建設賦能——
科研人員嵌入演訓一線攻關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日,某部訓練現場,由無人車和四足機器人組成的無人偵察編隊依令向目標地域挺進。指揮所內,陸軍研究院某中心孔工程師攜手參訓部隊參謀人員、分隊指揮員,利用智能指控系統規劃無人裝備行進路線及偵察位置,並根據無人裝備表現記錄數據信息。
就在編隊即將抵達目標位置時,一個機器人突然偏離行進路線。孔工程師分析認為:機器人的導航定位系統受到干擾,需立即進行人工干預,糾正行進方向。指揮員研判現場情況后,下達調整指令。很快,這個機器人順利回到規劃路線。最終,無人偵察編隊圓滿完成任務。
“智能裝備系統復雜、涉及面廣,研用雙方隻有在實演實訓中不斷磨合,才能更好實現人機混合控制。”該中心領導介紹,為提升科研為戰質效,他們緊貼部隊實際開展科研攻關,深入演訓一線檢驗科研成果,探索構建“下部隊、結對子、搞聯研”的科研鏈路,在一線演訓實踐中加快技術轉化應用步伐。
實踐中,該中心組織科研人員深入部隊一線,會同參謀機關、指揮員共同設計試用方案、作戰任務和作戰場景,梳理實戰化訓練和裝備使用中發現的問題不足,並將其作為科研攻關的重點內容﹔探索“機關參謀+領域專家+科研骨干+一線指揮員+實裝操控員”聯合攻關模式,集中多方力量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鼓勵科研人員與部隊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採取自主立項、聯合破題等方式展開科研攻關,推動研與戰密切銜接、研與用深度耦合。
秋日西北,某訓練場塵土飛揚。該中心青年科研骨干朱博士正依托某部開展的實戰化訓練,對由她牽頭研發的某型圖像處理系統進行技術攻關。她一邊操控無人機,一邊對無人機傳回的圖像進行預處理,幫助訓練分隊解決偵察目標識別和圖像判讀時遇到的問題。
“該系統目前還不夠穩定,仍需在訓練中接受實戰化淬煉。”朱博士介紹,她多次攜帶裝備到訓練一線試用,採集了大量數據,為系統改進提供有力支撐。不僅如此,她還利用訓練間隙與部隊官兵討論交流,聽取大家對系統改進的意見建議。
課題源於部隊,成果服務一線。今年以來,由該中心自主研發的一批創新成果已成功應用於任務一線,助推部隊數智化建設再上新台階。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