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忘不掉的旋律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那是一個陽光和煦的下午,我作為帶隊干部,和戰友們一同前往單位結對的養老院開展志願服務。初到養老院的陌生感,在工作人員介紹一位特殊老人時消散——“我們這裡住著一位老戰士,上過戰場,參加過渡江戰役呢!”
敬意油然而生。懷著期待,我和戰友們決定去看望這位老兵,聽她講戰斗故事,但大家的腳步最終卻停在一張病床前。老人的女兒輕聲告知,母親年事已高,這段時間常常昏睡,很難起身。一時間,我們都有些不知所措。一種沉甸甸的情感,壓在我們心頭。
正當大家躊躇之際,老人仿佛感覺到有人圍在身旁,緩緩睜開了眼睛。“媽,您醒啦……”女兒輕聲向母親說明我們的來意。我連忙湊近老人,指著自己作業服上的臂章說:“奶奶,看,紅旗,八一!”
老人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臂章,眼中漸漸流露出激動的神情。不一會兒,她輕聲唱起了歌:“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聲音雖然不大,卻非常堅定。
我和戰友們立刻跟上老人的節奏,為她打著拍子,與她一起歌唱。然而,時光沖淡了老人的記憶,她只是反復吟唱開頭的那幾句。
“媽,您再想想,還記得其他軍歌嗎?”老人的女兒俯身湊到母親耳畔引導,哼起老人熟悉的旋律,“向前,向前,向前……”老人仿佛記起了什麼,隨著旋律繼續哼唱起來:“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老人的女兒告訴我們,母親名叫於輝,1931年出生在膠東地區。山河破碎中,於輝的姐姐早早投身抗日洪流,年幼的於輝心中,也播下一顆革命的種子。她積極參加村裡的兒童團,為八路軍站崗放哨、傳遞情報。
1946年,15歲的於輝如願參軍,隨部隊四處征戰。渡江戰役中,她作為衛生員隨百萬雄師一起渡過長江。“母親和戰友們是夜裡渡江的,敵人向江面開炮,巨大的水柱一下子躥到半空,小木船差點翻掉。母親當時顧不得自己的安危,只是緊緊地把急救箱護在懷裡,子彈就從母親身邊飛過去……”老人的女兒為我們講述著母親的戰斗故事。
新中國成立后,於輝根據組織安排就地轉業,先后在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工作,在不同崗位上都兢兢業業。這位山東姑娘克服了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困難,將青春奉獻給國家建設事業。
老人的女兒告訴我們,母親原名叫“於梅娟”。參軍后,她為自己改名“輝”,寓意追求光明,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光和熱,“這是母親一生的誓言”。
作為軍人,我特別能理解老人對祖國和人民的那份熱愛。當我組織戰友們向老人敬上軍禮時,老人露出笑容——這是兩代軍人之間的特殊對話,無需言語,卻已道盡千言萬語。
離開養老院時,夕陽的余暉溫柔地洒落。老人的歌聲,仿佛還在耳邊回響。這歌聲,如同溫暖的“余暉”,映照著永不磨滅的忠誠與信仰,也照亮我們年輕的心靈。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