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吴晓霞摄
“某市发生暴恐事件,少数不法分子趁乱打砸抢烧。”4月2日凌晨1时许,忙碌了一天的武警河南省总队直属支队官兵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突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夜空下,官兵闻令而起,快速领取装具,向事发地域机动……类似这样不经事前通知的应急演练,在这支部队已形成常态。雷霆出击并非一时之功,得益于该总队党委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
“军人生来为战胜,只有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弓待发的状态,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该总队司令员沈涛介绍说,2011年以来,总队上下持续加强新型应急力量建设,实现了省内突发事件2-5小时全员全装到达并迅速展开处置,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形势逼人,加速转型势在必行
一支部队实战化水平高不高,首先取决于其战斗队思想牢不牢。
在该总队采访时,有两则故事让笔者深受触动:去年9月,该总队新任政委徐元鸿上任后看到的第一份文件,竟是训练处呈办的参加武警部队反恐突击专业比武位列第三名而作的检讨书;今年3月,直属支队因全面建设过硬被上级荣记集体一等功,宣布命令当天,官兵们迎来的不是庆功宴,而是总队工作组围绕战斗力标准组织召开的反思会。
“打击暴恐是和平时期的特殊战斗。战场上只有胜与败,没有金银牌,打仗思想一刻都不能松懈!”让部队时刻保持准备打仗的状态,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总队官兵从一次“走麦城”经历中得到的启发。
2011年元旦前夕,总队作战指挥中心突然下达命令,要求各支队按最大出动兵力在规定时间内赶赴集结地处置突发事件。结果,不少单位未按要求到达,暴露出实战化训练中的诸多“短板”。
“要是真打仗,这还了得!”这一跤,跌得各级指挥员脸红心跳,更坚定了总队党委组建新型应急力量的决心。
在随后召开的议训会上,总队党委“一班人”很快达成共识:“作为维护中原地区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必须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实现能力升级、素质转型,把部队打造成一支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打仗的新型战斗队!”
经过分析研判,总队党委提出了构建机动、反恐、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力量体系的基本构想。按照“能快速反应、能一队多用、能全省联动、能有效作为”的要求,从担负不同任务的各个支队精心抽调人员组成“四支队伍”,在全省范围内划分东、西、南、北、中5个协同快速处突维稳群,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应急机动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于“人人都参训、个个能打仗”的长远考虑,总队制订《“四支队伍”装备建设标准》,采取配发、采购、选配、租借4种模式,对任务急需装备器材进行了补充完备;主动与航空、铁路、公路等部门协调沟通,制订处置突发事件的协作预案,反复加强演练,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多渠道、高效率实现兵力投送。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如今,覆盖全省、点面结合、互为呼应的三级应急力量体系已经全面形成,在中原大地筑起一道道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钢铁屏障。
响鼓重槌,瞄准打仗砥砺硬功
战场是硬碰硬的比拼,战斗是生与死的较量。想要练就以一抵十的反恐硬功,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想方设法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
今年春节过后,新调入总队机关的组织处副处长杨学臣上的“第一课”,就是和其他近百名机关干部一起走进训练基地,参加为期20天的封闭式实战化训练,锤炼指挥打仗的本领。
令他意外的是,训练中不仅有地理信息系统操作、战术(勤务)标图、室内战术作业等与实战紧密结合的内容,还有手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等多种枪械昼夜实弹射击以及催泪弹、爆催弹实弹投掷等课目。
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一切工作向打赢聚力。据沈涛司令员介绍,每次机关选调、晋升干部,他们都要进行类似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亮红灯”。笔者在考核现场看到,每个课目成绩都是当场亮分、张榜公布。顺利过关的杨学臣深有感触地说:“这次集训抓得紧、动真格,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
“谁想打仗、练打仗、能打仗,就把谁选出来、用起来!”党委会上,徐元鸿政委代表总队党委重申选人用人的鲜明态度。近年来,总队先后有40多名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提前晋职,120多人次受到总队表彰,“训好有奖、怠训有罚、精武有位”的理念在该总队深入人心。
“只有把对手想像得更强一些,把战场环境设置得更复杂一些,把战斗过程设想得更困难一些,才能在战场上稳操胜券。”针对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他们及时更新实战化训练理念,不定时组织“四支队伍”参加“雄师行动”“卫士”等系列演习,逼着部队在“生死之战”中寻求制胜之策,练强打仗本领。
同时,他们还坚持每年选拔一批预备特战队员,到训练基地进行为期8个月的强化培训,利用豫北山区复杂地形,组织为期一周的“魔鬼周”训练,长途奔袭、泥潭搏击、野外生存……多课目、高强度、长距离、昼夜连续实施。从去年4月开始,他们又分基础、技能、合成、比武4个阶段,开展特战千人百日大练兵,真打实练,锻造反恐精兵。
千锤百炼自成钢。经过反复磨砺,如今总队“四支队伍”正在成长为能够应对多种突发事件、善于攻坚克难的新型战斗力量。
战场亮剑,狭路相逢敢打必胜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每时每刻,该总队官兵都保持着打仗和准备打仗的状态。
2011年初,武警部队在北京特警学院举行为期52天共12个课目的反恐突击专业集训竞赛,对于该总队刚刚组建的“雄狮”突击队队员来说,想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夺得名次,难度和强度不言而喻。
面对困难,全体特战队员喊响“不畏强手、死拼到底、誓夺第一”的口号,比体能、赛技能、拼心理……经过奋力拼搏,他们最终荣获团体第一。
勇者无惧,血性无敌,赛场上不服输,战场上才会不怕死。
2012年4月14日傍晚,犯罪嫌疑人常某在濮阳市华龙区一家超市门前,持刀劫持一名5岁女童。濮阳市支队接到报警后,迅速派出10名特战队员赶赴现场。谈判中,常某扬言如不满足他的要求就与人质同归于尽。天色已晚,女童号啕大哭,常某更加恼怒,手持菜刀在女童颈部挥动。人质命悬一线之时,3名特战队员趁嫌犯注意力分散之际纵身而上,使用娴熟的擒拿技能将嫌犯制服,没用一枪一弹,成功解救人质。
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总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每当人民群众需要时,该总队“四支队伍”总是一次又一次挺身而出。
2012年9月19日凌晨,陇海铁路三门峡段山体大面积塌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该总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指挥三门峡市支队冒雨火速驰援,官兵迅速展开抢险救援,经过两天奋战,陇海线比预期提前恢复通车,避免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去年2月1日,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坍塌,三门峡市支队紧急出动120名兵力参与现场抢险救援,连续战斗30多个小时,共清理被毁车辆11台、运送伤员6人、转移物资60余吨,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近3年来,该总队累计出动兵力7万余人次,先后参与处置暴力犯罪、抢险救灾、临时勤务达数百起,从黄河岸边到太行腹地,从豫北平原到大别山区,处处都留有该总队官兵们战斗的足迹。(杜克丹 翟晓伟 王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