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史馆前一堂课。 刘 永摄
编者按
“五一”前夕,习主席在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接见了军区机关处以上干部和驻乌鲁木齐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师的前身,是创建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屡建功勋。新的历史时期,他们传承发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长攻善守、勇猛顽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红军师精神,在强军征程中续写着新的篇章。
在该师师史馆,习主席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前驻足观看。他语重心长对部队领导说,你们开展的“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这个做法很好。要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这支英雄部队,触摸红色基因传承的脉动。
一支部队,信念的力量可让军旗更加鲜艳夺目;一名军人,忠诚的坚守可使人生更加波澜壮阔!
5月初,置身新疆军区某红军师,“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的浓烈氛围中,一种独具引领、凝聚作用的精神和力量,深深触动着记者。
情景剧《忠诚》折射信念力量
乌云压顶,血雨腥风。倒下、爬行,官兵搭成人梯,终于把红军战旗插在城头……这是今年新兵下连前,该师编排的大型情景剧《忠诚》的一组镜头。
这样的一幕幕场景,让许多官兵在热泪盈眶中将历史刻进脑海:1935年夏,陕北高原烈日炙烤,听到半年前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的消息,刘志丹等陕北红军领导人激动万分。他们从部队组建起就与南方红军主力山水相隔,企盼听到党的声音、收到党的文件指示。正如红军战士庄生德所言:“陕北红军只知道有中央,却不知道中央在哪儿,也联系不上,但革命意志从未动摇。”
战斗历程折射信念力量。该师紧扣发展壮大历程,编排17部《忠诚》分剧,演出30余场次。官兵都说,演一次身心陶冶一次,看一次灵魂净化一次,《忠诚》成了该师开展党史军史教育的“红色课堂”。
某团战士贺喜林来自“红军县”——江西吉安。刚入伍时,他怕苦怕累,认为“操场不如市场”。看完情景剧,贺喜林落泪了:“作为来自‘红军县’的红军师一员,怎么也不能给‘红军’两个字丢人!”
从此,贺喜林从身边干部骨干学起,工作抢在前,训练冲在前,很快成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入党,当班长,荣立三等功,担任团史馆解说员……
打开信念之门,植入红色基因。师医院卫生班班长、维吾尔族女士官努尔比亚·依明,入伍后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经常深入驻地少数民族乡村进行理论宣讲并开展巡诊义诊,被中宣部表彰为“党的理论基层宣讲积极分子”,荣膺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她告诉记者:“我们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月亮黑夜需要,智慧天天需要。作为新一代红军传人,我要让更多人体会理论和信念的力量,感受爱党信党的幸福。”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