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明白“从哪里来” 清楚“往哪里去”

■本报记者 黄 超 褚振江

2014年12月01日05:34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明白“从哪里来” 清楚“往哪里去”

写在前面

  习主席在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时,曾感慨地说:“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今年是纪念长征出发80周年,也是国防大学前身——军委干部团成立并随主力红军长征80周年。11月中旬,在国防大学组织的“弘扬长征精神 推进改革强校”主题党日活动中,5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和中青年教研骨干来到贵州省遵义、赤水等地,一路追寻红军足迹,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寻根溯源、饮水思源。

  黔北山水,刻下铿锵足迹;战火硝烟,熔铸英烈丰碑。一路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让大家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对接中,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这个命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1月10日 娄山关战斗遗址

  战场才是最大的考场

  长征路上的干部团,既是培训和储存干部的机构,又是中央纵队的重要战斗力,还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娄山关,雄踞于娄山之巅,北据巴蜀,南扼黔桂,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地。1935年2月底,干部团奉命接替红三军团第13团扼守娄山关。快到关口的时候,发现红九军团司令员罗炳辉及其警卫连遭到优势敌人的袭击和追击。干部团凭借居高临下之势迅速展开阻击,子弹打没了,就用滚石当子弹,在娄山关坚守到第二天拂晓,以300余人的兵力挫败了号称“模范师”的国民党军郭勋祺部多次进攻,为确保娄山关大捷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烽火硝烟散尽,雄奇的关隘更显苍凉雄壮。放眼远眺,耳畔似乎又传来豪情吟唱:“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拾阶而上,登上小尖山山顶,一道齐腰深的战壕呈现眼前。当年,红军与敌人激烈交锋,这道工事先后数次易手。“先辈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冲刺,那是铺满了血与火的征程。”轻抚关隘上的累累弹痕,战略教研部副教授吴琼说,触摸弹痕,彷佛触摸到了军人的血性和魂魄,感受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陈列馆里,倾听解说,细看史料。科研部副研究员潘政告诉记者:“长征是红军最艰苦的一段时期。我们虽然人数在减少,但战斗力始终不减,靠的就是高昂的战斗精神。党员干部个个能征善战,才能带领官兵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写就这段不朽的传奇。”

  11月11日 青杠坡战斗遗址

  队伍排头是干部的战位所在

  雾霭茫茫,当年土城战役青杠坡战斗的遗址,静谧安详。大家跋涉至此,在山麓间展开了一堂现地党课。

  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副教授刘波告诉大家,1935年1月下旬,在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军委干部团作为主力之一同敌人展开鏖战,血染习水河。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短短时间就牺牲了3名连长。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朱德亲自到前线直接指挥作战。土城战役,成为我军军事史最具英雄气概的一幕——我党后来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位元帅、一百多位将军,当时全部参与了这场战役。

  阅读历史,祭奠英灵,大家恍若听到长征路上的马嘶枪鸣:行军时候,党代表帮快要掉队的战士背枪;打起仗来,党员冲在最前面;缺衣少食时,最先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最先累饿而死的是炊事班里的共产党员……长征中,先后有422名营以上干部牺牲。泸定桥前,敌机扔下的传单写着:“朱毛要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了。”干部团军事教员宋时轮因势利导告诉大家,同样是树,为什么有的大风一吹就倒,有的却不会倒?这要看树根扎得深不深。我们红军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中。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助理研究员颜旭感慨地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继承和弘扬红军将士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就要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传承好。

  “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这就叫行胜于言。”在交流党课体会时,国防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周超感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永远不会过时。

  11月13日 息烽集中营旧址

  对党的忠诚可以用生命来检验

  贵阳城北60余公里,抗战期间国民党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设立在此。这里是当时军统所设3所秘密监狱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一所。8年时间先后关押我党人士1200多人,600多人在此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

  “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走进英烈事迹陈列馆,宛如重读一部血与火交织的史册。在那时极端生存条件下的慷慨悲壮,让每个人神情凝重、表情肃穆。巾帼英烈张露萍等7名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监听搜集大量情报,为革命作出特殊贡献。被捕后,他们被关押在此,后被集体杀害在息烽快活岭下。《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烈士亲笔刻下“先忧后乐”四个字的核桃树仍伫立院中,令人凝思。我党最年轻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还在襁褓中就随父母一起被捕,在狱中度过了9年时光……

  “在黑暗的囚牢和敌人的酷刑面前,先烈们体现出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牺牲精神和不朽气节,令人感佩。”战役教研部讲师王铁难掩心中波澜,“现在看来,对党忠诚绝不只是一句挂在嘴边的话,随时能经得住考验,才是真的忠诚。”

  参观完陈列馆,防务学院讲师杨阳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一行字:“重走长征路,并不只是体力的长征,更是一次精神的长征,是在历史时空的穿越中,接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礼。”

  返程列车上,大家在车厢党小组会中纷纷表示,长征精神血脉传承。如今,军委干部团有了新传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图为国防大学党员干部在青杠坡战斗遗址听党课。杨俊光摄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