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空军某部,又一批新装备列装了,令随行的厂家技术人员和专家吃惊的是,该部队拒绝了由他们先当“保姆”的建议,而是让20多名预先到空军预警学院进行培训的技术骨干全权负责。官兵们当场测试新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一看就是“行家里手”。
空军预警学院是全军唯一为预警监视领域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院校。然而,前些年从该院毕业的高材生胡伟,到了部队相当一段时间都很难适应,他郑重地上书母校领导:与日新月异的新装备发展相比,学院的授课内容还是滞后了……
“培养的人才不好用、不顶用、不够用,就是院校最大的失职。”学员学的和部队用的脱节,究竟是谁的责任?学院党委清醒地认识到: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滞后,是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因素。要适应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转变观念,迎难而上,超前培养。学院党委很快达成共识:确立了“教员超前进入,教材超前编写,培训超前起步”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建立科研单位、生产厂家、院校、部队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既要取得新装备人才培训的‘资格证’,更要当好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领路人。”当新装备还处在研制阶段时,院领导就派教员“前伸”到装备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超前介入,做好新装备教学能力储备;当装备进入定型阶段时,院领导就率领教员编写系列教材,研制模拟装置,超前培养人才;当新装备落户部队后,学院将课堂“后延”到部队岗位需求。打破学科壁垒,在全院精挑数十名教员形成应急人才培训方阵,全程跟踪部队新装备教学,做到新装备到哪里,院校教学就延伸到哪里。同时,根据部队训练进度,为不同人员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做到训练到了哪一步,课程就讲哪一节。
新装备列装到部队后,学院也打破常规,迅速筹集资金进行新装备的配套建设。为让“好马”配上“好鞍”,该院创新发展组训模式,在黄陂士官学校建立集成化训练平台集中锻炼。短短几年,一个占地600多亩、6个模拟雷达站、50余部雷达、6个扩展教学平台、2套雷达兵集成训练系统组成的集成化训练基地投入使用。
在训练基地现场,记者看到,参加短训的学员在教员指导下驾驭各种装备轮番进行战术战法的协同训练,装备整体作战性能在协同训练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