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托起“深海蓝鲸”的铁汉们(时代先锋)

——记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潜艇官兵群体(下)

本报记者 倪光辉

2014年12月20日06: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爸爸,您去哪里了?”

  面对孩子的疑问,潜艇官兵们常常默默无语……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因为特殊的使命任务,潜艇兵出海、归航注定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们是一个默默付出勇于担当的群体。在家与国的取舍面前,报效国家的信念总是坚如磐石。

  他们在深海大洋里游弋,他们就是托起“深海蓝鲸”的铁汉!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372潜艇官兵明白,牺牲只是军人最大的付出,胜利终将是他们最高的荣誉。

  没有海底浪漫

  处处经受考验

  “原以为海底很浪漫,其实完全不是那个样子。”“我曾经去过一次潜艇,那环境让我牵挂,我再也不忍心看了!”372艇航海长李奎的爱人杨颖,把对丈夫的思念深埋心底。

  那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呢?

  潜艇的进舱口很小,只能容下一个人进入。舱门关闭后,一种压迫感袭来。舱内狭小的空间,布满各种线路管道和仪表设备。在一个舱室里,不到两米的高度横着3层铺位,每个铺位1米多长,并排铺位的间隙也就一个转身的距离,比火车上的卧铺车厢要狭窄得多。

  舱内空间逼仄,温度也并不“宜人”。因为工作环境不一样,舱室之间的温差有三四十摄氏度:有的舱室热得穿背心短裤仍大汗淋漓,有的舱室披着大衣还冻得发抖。

  饮食也是大问题。潜艇内不能生火做饭,新鲜蔬菜更是奢侈品。在远航中,淡水宝贵至极。每个人的日用水量在一升左右。就连每周一次的洗澡,也有严格的用水限制。因为环境所限,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成为艇员的常见病。高温、高湿、高噪音、高污染环境,时刻考验着官兵。在潜艇中,一般人生物钟都会紊乱。“莫说完成任务,能在艇里呆住就是奉献。”这就是记者的直接感受。

  “小说中将海底描述得那样浪漫。其实潜艇在大洋潜航时,只有无边的黑暗,还有处处潜伏的危机。”支队副参谋长刘涛告诉记者。

  潜艇部队的战斗力标准要用远洋大海来检验。“悄无声息离家远航,没人知道我们正经历着什么,一旦遇险,只能独自担当。”该艇政委张学东说。

  即便如此,潜艇兵也有着自己的浪漫情怀。“烟波浩淼风光好,新春踏浪谁人早,蓝水长波心不老。计划隐蔽安全,强军重任在肩。诸君戮力同心,再写首艇新篇。”支队长王红理在执行任务后,写下这样一首词。

  不管挺进深蓝有多大风浪,深海大洋暗藏多少危机,这种情怀支撑着中国海军潜艇兵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飞机还未落地

  潜艇已经远航

  那天,372潜艇接到上级紧急出航命令,要求以最短的时间赶赴预定海域执行任务。

  艇队党支部一边开会受领任务,一边组织物资装载、备航备潜,提前完成战斗出航准备,并在海上直接转入战备远航。

  就在这次远航前,两名官兵家属即将临产,12名官兵的爱人、子女或父母正准备来队团聚,有的还在来队途中等着接站……在家与国的取舍面前,官兵们没有丝毫迟疑,来不及向妻儿说句再见,顾不上向父母道声保重,悄无声息离家远航。

  电航技师周军结婚后,妻子王梅一直在老家照顾生病的双亲。12年来,两人团聚的时间加在一起不到10个月。今年她特意买了机票,带着10岁的女儿来队探亲,可飞机还没落地,周军已随艇出海。妻子苦苦等了一个月也没看到丈夫回来,眼看女儿就要开学,不得不返回老家。临走时,女儿哭着问妈妈:“爸爸怎么躲着不见我们?你们是不是离婚了?”看着女儿哭花的小脸,王梅的泪水只能往肚里咽。

  远航前夕,王红理母亲病重,他匆匆赶回老家,想陪在母亲身边多照料一些日子,谁知刚进家门就接到任务通知。望着病榻上面容憔悴的老母亲,想到可能无法送老人最后一程,他心如刀绞。自古忠孝难两全。王红理只能做最坏的打算,提前安排好母亲后事,临走前把善后费用留给亲戚……

  那一年,舵信班副班长成云朝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他急忙请假和爱人王玲肖赶回家照顾,可没几天就接到归队执行任务的电话;善解人意的妻子对他说,“家里有我在,你就放心归队吧。”这一照顾就是好几年。邻居都夸这媳妇比儿子还管用,但她淡淡地说:“虽然不知道老公在干什么,但我知道该为老公做些什么!”

  这样的故事,几乎在372潜艇每名官兵的身上都发生过。

  装备一清二楚

  家人无法呵护

  372潜艇两个“海霞宝宝”的故事,在支队人人皆知。

  一次远航前,动力长谢宝树和雷弹长陈凯军的家属怀孕待产。得知此事,艇队官兵踊跃给两个即将出生的小宝宝取名为 “海霞”和“远航”。

  出海期间,谢宝树爱人符蓉临产,按规定需家属签字。符蓉强忍着阵痛对医生说:“我老公出海了,字由我来签,责任我来担!”

  陈凯军与爱人王青曾约定,生产时一定陪在身边。可直到过了预产期,老公还不见踪影。就在王青准备做剖腹产的当天,陈凯军返航归来;幸运的是,母子平安。

  “作为潜艇兵,我们视装备如己出,就像呵护孩子那样,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自己最清楚。”士官赵满星这样描述他和职掌设备的关系。他是业务骨干,出海时间多,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一年只有两个月团聚。

  372潜艇副政委许建文,对全艇潜构数据了如指掌,却时常忘记爱人和自己的生日。

  372潜艇所在军港码头附近有条海边小道,在丈夫远航的日子里,军嫂们常带着孩子到这里深情守望。时间长了,大家都管这条路叫“望归路”。

  “他们肩上有多少重托,背后就有多少牵挂。一个心里装着大海的军人,肯定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爱人。”王红理的妻子张艳说。

  “你潜航再远再深,也走不出我的思念;远航归来,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愿意一直站在你左边,因为你敬礼的右手属于祖国、属于军队,而你的左手有我最幸福的拥抱。”军医卢翀的妻子曾晓燕说。

  军嫂们朴实的话语,道出她们对丈夫最深沉的爱恋、对丈夫事业最无私的支持,也诠释了潜艇兵对祖国最坚定的信念、最赤诚的爱。

  “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这,是372潜艇官兵报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0日 06 版)
分享到:
(责编:曹昆)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