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解放军双胞胎文兄武弟演绎士兵突击(图)【5】

【查看原图】
弟弟刘锦霖(左)陪哥哥刘锦翰(右)训练400米障碍。林少聪摄
弟弟刘锦霖(左)陪哥哥刘锦翰(右)训练400米障碍。林少聪摄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2015年01月12日13:50

夜半三更,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在寒夜里显得特别耀眼。一名列兵正挑灯夜战,攻读专业书,畅游其中,如痴如醉。

黎明时分,急促的呼吸奏着乐章,在静谧中听着格外悦耳。一名列兵身上背沙袋,头戴体能帽,步伐豪迈,身影矫健。

新年伊始,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军营多了两幅这样勤学苦练的画面。其中的两位主人公,是该团导弹连一排的一对列兵双胞胎兄弟。哥哥名叫刘锦翰,性格内敛,擅长学习,入伍前就曾多次在学校组织的计算机运用项目竞赛中夺魁;弟弟叫刘锦霖,性格外向,擅长运动,从小学起就一直是学校运动会中长跑、跳高等项目的“常胜将军”。

不难想象,夜半挑灯看书应该是哥哥刘锦翰,提前起床跑步的应该是弟弟刘锦霖。但笔者在踏访该团采访中却得知:恰恰相反!带着疑问,笔者来到导弹连一探究竟。

“这兄弟俩正较着劲互相比呢!”笔者说明来意后,导弹连指导员姜世文开门见山地介绍说,这对双胞胎兄弟性格特点不同,但谁都不甘心落后,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怎么个比法?”笔者追问。

“新兵一下连,他俩就找我做见证,哥哥说要在1个月内把3000米跑成绩提高半分钟,弟弟主动请缨要参加团里组织的单兵共同理论知识竞赛,还跟我承诺要拿名次回来呢!”姜指导员说话时,嘴角微微扬起微笑,脸上写着满满的自豪和高兴。

“这俩兄弟,一入伍我就看出来是好兵胚子!”姜指导员是这俩兄弟的新兵指导员,在团里是出了名的喜欢好兵。他告诉笔者:“我可不是稀罕他们是双胞胎,我最看重的是这俩兄弟身上的那股拼劲!有了这股拼劲,有啥不足都能克服,将来肯定能成才!”

据了解,这对双胞胎兄弟入伍之初就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哥哥刘锦翰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未来打仗全凭高科技。要想成为好兵,必须得学好知识,提高智能。秉承这样的理想,他平时特别注重学习,入伍不久就在团里组织的条令知识竞赛中勇夺“最佳选手”桂冠。弟弟刘锦霖则认为,打仗终究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当兵要是没个好身板,何谈能打胜仗。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平时特别注重练体能,在新兵营组织的3000米跑比武中,以10分40秒的成绩破了记录。

“这俩兄弟一文一武,要是能互补长短,肯定能成为一对好兵!”时任新兵连指导员的姜世文看在眼里,计上心头:“要让这俩兄弟结成互帮对子,强拉硬捆可不行,得先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

一次,新兵营组织轻武器射击考核,哥哥拿了轻武器常识考核第一名,弟弟却名落孙山;弟弟在实弹射击中一举夺魁,哥哥却栽了跟头。姜指导员借机展开随机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战场上智能和体能同样重要”,鼓励他们做素质全面的精武尖兵。

在姜指导员的提议下,这对双胞胎兄弟一下连就结成了互帮对子,哥哥刘锦翰帮弟弟辅导文化课,弟弟刘锦霖带哥哥练体能、练导弹操作。

为了给弟弟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哥哥刘锦翰专门利用休息时间,制作了“学习小贴士”,把条令、教育理论重点等知识印在上面,在训练间隙、节假日等时间,帮着弟弟强化记忆。弟弟刘锦霖结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变身小教员,专门为哥哥量身定做了“体能训练套餐”。连队组织夜训时,弟弟带着哥哥加班加点地练习导弹操作,传授副射手专业的训练心得。

“这俩兄弟真是蛮拼的!”刘锦翰所在的三班班长蒲方为说:有一次,哥哥刘锦翰在导弹操作训练时比同班一名战友慢了几秒。训练结束后,他拉着弟弟跑到连队器材室,关起门来让弟弟带着他练。连长王金刚接过话茬说:“还有一次,哥哥带着弟弟学政治教育应知应会,怕影响战友休息,这俩兄弟就跑到厕所外面的水房里学习,我下半夜查铺时才发现。”

“有志者,事竟成。他俩让我见证的事,如今还真都如愿实现了。”姜指导员说,元旦前夕,哥哥刘锦翰在体能考核中,3000米长跑成绩提高了近40秒,还进了连队前五名;弟弟刘锦霖在单兵共同理论竞赛中,取得了列兵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们俩长得一模一样,我就不信,哥哥能学会的,我就不行!”采访结束时,弟弟刘锦霖拍着胸脯向笔者说道。笔者刚要起身,哥哥刘锦翰也特别严肃认真地“回击”了弟弟一句:“我也不信,你会的,我咋就不行!”

话音一落,在场的官兵都笑了。(黄思男 林少聪 李祥辉)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