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挑战极限,让塞外劲旅雄风再现

【查看原图】
坦克集群射击
坦克集群射击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2015年06月08日08:11

人民网6月8日电 “让每种武器都实现最大的远程射击,让每一个战斗员的体能都发挥最大强度,让每一个兵种配合都实现最佳效果。”被誉为“塞外劲旅”的第40集团军某摩步旅,紧贴实战,苦练精兵,经过对武器装备、体能技能、协同配合等极限的挑战,打破十项军事训练纪录,创造多项新的训练战法,实现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跃升。

挑战装备极限——

让每种武器都实现最大的远程射击

“嗒嗒嗒……”4月中旬的一天,旅组织步枪精度射击,素有“神枪手”美誉的四连战士张立勇,5发子弹竟然全部脱靶。

“平时10发子弹,他能打出八九个10环,这回咋了?”面对“神枪手”的“光头靶”,官兵面面相觑,张立勇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问题出在远距离和非整数距离射击,平时训练得少”。380米的距离虽在步枪的最佳射程内,可现场组织射击的四连连长姜洪宇与张立勇一起研究,平时缺少实战化训练,搞的都是清一色的整数距离射击。

“为啥要搞尽远距离射击?”记者追问。

“因为对手太强了,去年的跨区基地化训练,外军区某旅扮演的红军主战分队刚一进入蓝军射程,便遭毁灭性打击,可红军在有效射程内却根本打不着蓝军。”旅长赵善桐介绍,谁的火器打得远、打得准,谁就占取先机。

“今年我们在实弹射击中,逐个挑战火器的最大有效射击距离。”六连连长田波告诉记者,前不久,连队上等兵曹强首次操作某型榴弹发射器打击最远的有效目标射击,结果,连打3发都没中。一调查,全旅几十名优秀射手,都有类似情况。

为让武器实现最大的远程射击,旅里把优秀榴弹发射器射手、军事专家、兵器厂的专家,集中到靶场会诊、试射,最后发现是校枪方法、据枪动作和射表的修正都不准确。结果,按照专家的指导方法重新操作,曹强经过几轮摸索体验,竟然打出了10发10中的好成绩。

尝到甜头后,旅领导信心倍增。他们又先后从院校、厂家请来了反坦克火箭、某型重机枪等各类火器的专家,使各类火器在尽远有效射程内均可准确射击,打破了旅里的一连串纪录。

不仅主战火器如此,各类支援保障装备也不例外。某重型机械化桥去年年底才列装,一进驻训练场,工化营就请来专家现场指导,把架桥速度练到比大纲规定标准提前10多分钟。专家感叹:“没想到,还有这么搞训练的!”

挑战体能极限——

让每一个战斗员的体能都发挥最大强度

“脚上的血泡磨破了,与袜子粘在了一起,撕都撕不掉。”正在用湿毛巾帮战士处理脚伤的排长隋跃告诉记者,现在的训练强度前所未有,几乎每个官兵身上都有伤疤,挑血泡成为官兵每晚的“必修课”。

记者跟随六连向训练场开进,刚一走出宿营地,便遭一支蓝军小分队袭击,当场有两名敌情观念不强的战士被“打中”。

“这是我们自己设置的蓝军,不定时对红军进行袭扰。”旅领导告诉记者,“宿营地距离训练场有八九公里,每天早上一路对抗打过去,白天训练一整天,晚上还要武装奔袭跑回来,天黑后穿插组织夜训。”

“现代战争对官兵的体能要求极高。”二营营长李俊杰告诉记者,“过去训练时,步兵在‘敌’前沿5到7公里便下车展开,可现在我们面对的蓝军火力打击距离更远,而且在前沿前设有警戒阵地,这要求我们把下车线提前近一倍,加上向纵深发展攻击,总距离要在20公里以上。体力要是跟不上,就会出现没等见到敌人露面自己先累趴下了的怪事。”

傍晚,结束了一整天的训练,官兵们整理着装,开始向驻训地武装奔袭。终点线上,记者看到每名官兵都晒得黝黑,尘土和着汗水在脸上流成了黑道道,只能在双眼里看到一点白色……

记者登上一辆运输车,驾驶员旁边的一个小方盒引起记者注意。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口香糖、清凉油、辣椒等10多种用来提神的物品。驾驶员张孟迪说:“这是司机的‘百宝箱’,专治打瞌睡的。现在好多东西对我都不管用了,就辣椒还行,你看嘴唇都辣肿了。”记者借着月光一瞧,果然如此,不禁暗自感叹:一个不到20岁的小战士,竟有如此毅力?!

“这次跨区基地化训练是旅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任务,可不能因为驾驶员的一个瞌睡搞砸了,拖全旅的后腿啊!”

据悉,此次跨区机动演练不但要完成千余公里摩托化机动,战场机动的距离也增加了近一倍,特别是百余公里复杂路况夜间无照明条件下驾驶,更是‘史无前列’。为迎接挑战,驾驶员白天晚上连轴转,在旅自建的模拟路段磨砺驾车迎敌真本领。

夜暗、路险,车掉沟里了,拖出来接着练;车抛锚了,修好了继续练……驾驶员们得出经验:“‘人不掉皮、车不掉漆’练不出真本事,只有实打实贴近实战练,才能练出战场管用的硬功夫。”

挑战协同极限——

让每一个兵种配合都实现最佳效果

“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协同是战场取胜的基础环节。”该旅把协同训练作为临战训练重点,利用一切机会狠抓协同训练。

步坦协同是摩步旅战斗力构成的重要一环,他们打破过去“你练你的,我练我的”训练模式,在实车演练先期便开展合成训练,把坦克指挥员和步兵指挥员拉到一起搞培训,按照实战标准编组队形,光是模拟训练就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合成旅配属力量多,作战编组群队多,能不能把这些力量攥指成拳,关键看协同。”该旅参谋长赵铁军坦言,对于上级配属和加强的航空兵、陆航、电子对抗等力量,过去接触少,指挥经验欠缺,在一次演练中他们曾尝到协同不力的苦头。

当时组织协同,只明确了航空兵的简要任务,没有明确空地协同方法,导致航线与己方炮兵射击空域重合;对上级配属的直升机,指挥员未能根据战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使用方案,导致机降时机过晚,未能达成机降作战目的……

“那次指挥失利对我们的触动非常大。”赵参谋长告诉记者,为了能够与各类新型作战力量更好协同配合,他们主动邀请配属分队指挥员、院校专家走进中军帐和营连课堂,指导制订协同计划、讲授协同要点和基础知识,帮助指挥员提高临机协同能力。

前不久的指挥对抗演练中,指挥机关与基层分队,所属分队与配属力量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侦察部门及时将周边环境、“敌”情态势通报各分队,各分队根据侦察部门提供的信息参数迅速对火力进行重新配置……

“真打起仗来,协同肯定更困难。”协同训练越深入,旅指挥员的认识越透彻。他们说,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在“决战朱日和”之前。(郑金岩 仲崇岭 姜玉坤 闫嘉琪)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