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热点>>海军成立67周年纪念

军校第一舰:犁波踏浪29年 千名舰长从这里开启蓝色航迹

【查看原图】
郑和舰艏。
郑和舰艏。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2016年04月21日14:00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9年前的4月27日。这一天,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上海求新造船厂,以“81”为舷号,以伟大航海家“郑和”命名的人民海军第一艘远洋航海综合训练舰,正式入列。

他的诞生,凝聚了一代代海军官兵的对拥有自己的远洋航海综合训练舰的夙愿与期待。

犁波踏浪整整29年,人民海军千名舰艇长,万名舰艇部门长从这里开启了驰骋大洋,建功海疆的第一道蓝色航迹,“郑和”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校第一舰”。2015年9月18日,它光荣地被海军授予“功勋训练舰”荣誉称号。

“踏上郑和舰,我们成了真正的海军”

郑和舰把课堂从陆地搬上了大洋,通过一系列富有“海味”“战味”的训练,达到了靠近战场、贴近实战的目的。由于训练航线长,途经海区多、气象海况复杂,郑和舰的远海实习成为了提高学员专业能力、锻炼意志品质、砥砺军人血性的真实实践课堂。

2007级学员冯林忘不了第一次随郑和舰出海实习的经历。进行地文航海预考时,海上风浪巨大,舰艇剧烈摇摆,他和许多同学一样,一边呕吐一边做海图,正当他拿起仪器准备测量数据时,舰身剧烈地上下抖动一下,他当即倒地,动弹不得。同学扶他到一边休息了一下,情况刚好些,教员便要求他回到位置上继续参加预考。

就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埋怨之时,教员动情地对他们说:“建造专门的训练舰,就是给你们一个最真实的舰艇环境,这就是你们以后将要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克服不了晕船,怎么当海军?经历过郑和舰的考核,你们就踏出了当海军的第一步。”冯林将这些话牢记在心,回校后和学长交流时,他发现,原来很多人都把郑和舰看作启蒙老师,把跟随郑和舰出海实习看作自己海军生涯的开始。

武器装备的更新,作战样式的变化,也使郑和舰的教学训练模式发生了巨变。从按部就班、手把手的“保姆式”教学,到不定时间,不定方案的临场设置、随机演练。一批批海军学子在“郑和”舰上不仅经受了大海波涛的洗礼,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更锻造出了当代军人所应具备的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的基本素质。

2015年,郑和舰出访俄、美、韩三国。一天,“郑和”舰突遭R国反潜侦查机的抵近侦察。海上教学组因景施训,迅速调整教学方案,由海图作业转入作战想定作业,把鲜活的实战背景搬上大洋“讲武堂”。“想定我舰为某型护卫舰,当遭遇外国舰艇、飞机尾随时,如何制定应对方案?”……学员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纷纷提出制敌之策。学员唐祥珣感叹道:“这堂课紧张得出了一脑门汗,既检验了我们的实战能力,又强化了我们的战争意识。”

如今,在我海军舰艇部队军官中,每3人中就有2人曾在郑和舰上实习过,郑和舰成为人民海军名副其实的“海上流动大学”。

“随郑和舰远航,我们攀上了瞭望世界的桅杆”

“舰舷边闪耀着八一的辉煌,心灵中延伸着郑和的向往,古老的历史焕发出青春,光荣的航程遥远漫长……”这是“郑和”舰的舰歌,一代代海军学子把歌声洒向五洲大洋。

风卷舰旗29年,郑和舰累计总航程达36万多海里,相当于绕地球14圈,先后13次代表人民海军访问28个国家,航迹遍布六大洲三大洋,开创了人民海军单舰航程最远、在航率最高、所经航区港口和出国次数最多等多项纪录。

攀上瞭望世界的桅杆,眼界变得愈加宽广。走出国门后,学员们接触了更多关于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军事外交这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思维层次,不断学会从战略层面思考问题。

在直接与美国、俄罗斯等海军强国的对话中,学员对自己如何成长为新型海军人才有了更深刻的思考。80年代末,学员江华在随“郑和”舰出访美国期间,对该国海军模拟舱和作战指挥中心的“虚拟现实技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引发了他对开发作战软件的思考。学员胡志强发现俄罗斯海军基地有些人身兼多职,既是设计师、修理工,又是舰员,这对充分发挥装备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很有好处。许多学员还通过自身对外交往的体会,对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远海实习训练开展的访问交流活动,是学员了解到访国宗教文化,锻炼对外交往能力,培养海军职业素养的良好契机,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国际法、海洋法及国际礼仪知识的“现场教学”。

学员刘少帅是一位文字爱好者,在随郑和舰出访俄、美、韩过程担任了兼职“小记者”的任务。访问期间,无论是在舰艇开放日接待外国民众参观,还是参观游览,他都要抓住机会和老外聊上几句英语。尽管经常遇到不能用英语直接交流的情况,但他还是不断地寻找机会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在郑和舰停靠珍珠港的招待会上,面对一名美国军官,刘少帅主动端起酒杯上前敬酒打招呼。结果,这位军官和他聊了快有半个小时还没有觉得聊够,最后伸出大拇指告诉同行的人:“中国海军学员,真棒!”

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学员在远洋航海中提高了海军职业素质,在大风大浪的摔打中提升了第一任职能力,在与外军的直接接触对话中锻炼了国际化素质。从这里走向万里海疆的海军学子,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共和国第一位硕士舰长,第一位博士舰长、第一个乘外国军舰环球航行的中国军人,第一个改变人类千年航海史的科技专家……

“感悟郑和舰,我们是自豪的中国海军”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郑和深邃的目光穿越历史的烽烟,在600年前发出的警世良言,像一口悬挂在中国海上的巨钟,至今仍不时撞击着“郑和”人的心灵,引领他们传承“郑和精神”,走向深蓝,走向大洋。

1989年,郑和舰第一次代表人民海军访问美国夏威夷港,当它昂首跨过180度子午线,实现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的历史性跨越时,学员们自发聚集在甲板上高唱国歌,激动地高呼“祖国万岁”,这时,他们真切体会到民族自豪感和军人荣誉感。

劈波斩浪,远涉大洋,郑和舰航行到哪里,哪里就是最生动、最现实的课堂。在这里,学员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望无际的黄海,浪花朵朵。当郑和舰驶过这片海域时,学员们想起了甲午战争,想起了黄岛海战中倚着漂浮物射击敌舰的中国士兵,想起了邓世昌沉入海水的那一瞬间,想起了蔚蓝的海水下,埋藏着无数中国人的尸骨……此刻,矢志强军、报效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学员心中油然而生。

一路上,学员在一处处历史遗迹中学会铭记历史、担当强军重任,也在一次次与华侨华人的接触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民族的自豪。

2008年,“郑和”舰访问泰国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儿孙的搀扶下走上甲板,学员屈阳负责给他介绍郑和舰的情况,老人边听边抚摸着船舷,虽然腿脚不灵活,但还是坚持走遍了整个郑和舰,他的眼里流出爱恋的光芒,他对屈阳说:“我年岁大了,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祖国的军舰,登上祖国的军舰,就像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望着老人噙满泪花的双眼,屈阳也忍不住流了泪。

“郑和”舰告别泰国曼谷港时,恰逢湄南河天文大潮,潮水淹没了整个码头,提前赶来送行的留学生,为了能够不留遗憾地目睹“流动国土”的雄姿,纷纷脱鞋赤脚涉水,送别“郑和”舰。军乐声中,送行的人们热泪盈眶,挥舞着五星红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久久呼喊着“中国海军再来……”

这一幕,再多的言语仿佛多余,学员随着旋律一同唱起《歌唱祖国》,把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情化为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向着祖国的方向随波荡漾。

匆匆年序之轮,二十九载辉煌已是昨日。作为一艘充满荣誉与使命的功勋训练舰,郑和舰早已是万千海军学子离不开的海上流动大学,如今,它正迎着改革强军的浪潮全速前进,载着未来的海军军官里走向深蓝、走向世界。(张家恺 吕晓琳 马英智)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