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新兵研发“飞鹰”软件有效对抗蓝军强电磁干扰

2016年05月31日09:0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刘一乐 陆军第14集团军某旅通信指挥车车长 蒋光明摄

“啥,新装备有漏洞?你可真敢说!”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列兵,连长眼睛瞪得像铜铃。他们说的新装备,是上级配发不久的某新型通信指挥车。眼看不到3个月就要进行跨区演习,旅里还指望新装备能快速形成战斗力。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有人提出质疑,换作谁都不乐意。

虽然连长一脸诧异和怒气,但刘一乐毫无怯意,他倒豆子般讲出自己的想法。原来,那次训练一台该型通信指挥车突然断电,细心的刘一乐发现,其他车辆受其影响纷纷从通信网络断开。紧急关头,现场指挥员立即用电台联系上每一台车,并给各车规定新的联络文件后才完成重新组网。

“训练时这一问题还好解决,如果上了战场怎么办?各通信指挥车可能距离几公里、数十公里,甚至更远,况且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各类无线电通信设备随时有被干扰、压制的可能。在车内通信设备无法联通的前提下,该如何完成重新组网……”听了刘一乐有理有据的分析,连长不住地点头。

“可以开发一款针对性软件,软件的名字就叫‘飞鹰’!”刘一乐紧接着和盘托出解决方案。通信保障向来事关战局成败,连长片刻不敢耽搁,立即向旅里报告。很快,收到回复:为刘一乐创造一切条件,马上启动“飞鹰”计划。

“演习之期日益临近,旅里把如此重任交给自己,可绝不能搞砸了。”其实,刘一乐等这一天很久了。当初新兵刚下连时,连队干部考虑他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原本想让他管管连队网络,干些写写画画的事,可他并不领情,“我携笔从戎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发挥专业特长,争当能打胜仗的信息化尖兵。”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刘一乐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按时将软件开发出来。此后,他除了参加正常的训练、教育之外,其他时间几乎都“泡”在网络室。一天深夜,指导员查岗时发现网络室的灯还亮着,走进去发现刘一乐正盯着电脑发呆。原来他在编程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如何找到一个接口让软件能接收到装备的通联信息。

还有两周部队就要进行演习前的适应性训练,如果不能在此前写出软件的测试用版本,“飞鹰”就很可能变成一个永远完不成的“烂尾工程”。

看着垂头丧气的刘一乐,指导员安慰他不要太急于求成,复杂的不行就想简单的,也许换个思路能有意外收获。刘一乐茅塞顿开。随后几天,他用最简单也是看起来最笨的办法,将系统自带的近百种调用命令试了个遍,终于找到与战术互联网装备交换信息的接口。

驻训出发前夜,刘一乐敲完最后一行代码,刻好光盘将其打进背囊。野外驻训中,他见缝插针地在各车上运行软件,虽然时不时会找到一些设计漏洞,但都被逐一解决。经过两个多月奋战,这个近万行代码的软件终于完成第一个可以投入实战条件下使用的版本——“飞鹰”联络规划软件研发成功了。

很快,旅里为所有通信指挥车都装上了“飞鹰”。在跨区对抗演习中,面对蓝军的强电磁干扰,“飞鹰”多次显威;他们旅也成为所有参演部队中唯一一家通信全程畅通的单位。硝烟散尽,走下战车,刘一乐一脸灿烂,笑容中透着自信。(郭 星 徐 涛)

心声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刘一乐

研发“飞鹰”的经历,让我感到:火热军营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阵地,是一个可以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虽然追梦之路可能会遭遇挫折,但只要肯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再渺小的角色也能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