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张超

真英雄张超:冒再大的险也要飞歼-15

2016年08月03日22:1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真英雄张超:冒再大的险也要飞歼-15

  真心英雄

  ——走进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的精神世界

张超(右)与战友在飞行前探讨交流。

  “含含爸-查理”,是张超的微信名。

  细细品味,这个乍一看有些奇怪的名字,承载着这位年轻飞行员的生命之“重”。

  “含含爸”——含含是张超女儿的小名。张超对女儿的疼爱含之如饴,他不止一次对战友说,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公主。难怪,他给女儿取的大名叫:张尚明珠。

  “查理”——张超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在世界舰载战斗机飞行领域,“查理信号”是每一个新飞行员梦寐以求想听到的着舰信号。听到它,就意味着他们即将完成第一次着舰飞行,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飞上航母,张超的梦想就写在这个英文名中。

  两个身份,两个梦想。家与国,就这样扛在这个男人的肩上。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让我们走近张超这位真心英雄,感受他那颗赤子之心——真心爱国,真心爱家,真心爱战友,真心爱着他所爱的一切。

  选择无悔

  父亲说:“这是崽的命,他就喜欢干这个事”

  人已逝,言犹在。

  “文能握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轻声吟诵这句挂在张超宿舍门前的人生格言,你能强烈感受到这名年轻飞行员的理想抱负。

  张超牺牲后,有人惋惜:他真不该来这里……

  不该来的理由有很多,也很充分——

  论前程,他是原单位领导眼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团里已上报提拔他为副大队长;论家庭,妻子特招入伍,一家人刚团聚,女儿不满周岁,正需要父亲陪伴;论风险,歼-11B于他早已驾轻就熟,飞歼-15却要从头开始……

  然而,真正了解张超的人都知道,再给他100次机会,他依旧会选择来。

  理由就一条:他要飞歼-15,目的不仅仅是像运动员冲击金牌那样挑战自我,更是为国担当。

  航母事业,国家使命,无上荣光——“祖国需要我们去飞,再大的风险,我们也要上。”

  张超今天的选择,源自昨天理想的种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家乡湖南岳阳,张超从小就会吟诵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翻阅那因岁月流逝而微微发黄的档案,我们找到了12年前张超刚入航校时写下的一句话:“一个国家,要国泰民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靠强大的国防力量,特别是空中力量……”

  “为祖国去飞行!”这颗种子,其实早就种在他的心田。

  入团介绍人刘建老师曾对张超写下这样的评语:“品德高尚,性情淑均,志虑忠纯……”

  今天细细读之,不由感佩这位老师的慧眼。用“志虑忠纯”这四个字来评价张超,最贴切不过——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时为初中生的他,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名字:王伟。

  8年之后,已是飞行员的他,到王伟生前所在部队报到时说:“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

  “冲着王伟”,就是为了报国。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祖国的人。面对航母事业的召唤,张超岂能不动心!

  接到调令当天,他没来得及和战友说声再见,就踏上征程。

  舰载机,航母“尖刀”。放飞舰载机,是航母形成作战能力的关键。

  他想到过难,却没想到这么难;他想到过险,却没想到这么险。面对前所未有的难和前所未有的险,张超微笑面对,全力拼搏。

  他知道,他和战友要为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闯出一条路。他知道,今天的飞行,是为了明天的胜利,冒再大的危险、吃再大的苦都值。

  他没有日记,只有工作笔记,上面没有生命感悟,只有一连串的飞行数据。

  无数个清晨,他迎着朝阳,提着飞行头盔,登上心爱的战机,“我们飞出的每一条航迹,都在勾勒中国航母事业美好的未来”。

  无数个夜晚,他伏案总结着自己的飞行体会,“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要留下足迹,让后面的人沿着我们的足迹向前走”。

  仅仅1年时间,张超完成了两型战机改装。这不可思议的成绩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辛。战友问,你不累吗?张超回答,累,但我很快乐!

  生命中最后一个架次,张超也是快乐地登上战机。

  在生死一瞬,他做出的选择一如以往——国为重,己为轻。

  张超,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换来战友们的飞行安全;用年轻的生命,为祖国航母事业铺路。

  遗体告别,战友纷纷安慰张超的父亲。“张超走了,您要保重。”老人家抹着泪:“这是崽的命,他就喜欢干这个事!”

  为家担当

  妻子说:“把你的骨灰撒向大海我舍不得”

  月上梢头,又到了跟女儿视频通话的时候。

  拿起手机的这一刻,张超的室友艾群心头一颤,眼泪涌了上来:“以往这个时候,我躺在我的床上跟女儿视频,张超也躺在他的床上跟女儿视频,我女儿比他女儿大3天。”

  现在,对面的床空荡荡的,张超远方的女儿,是否还在等待手机视频中的爸爸?

  张超对女儿的爱,在战友眼中只能用“极致”二字来形容。“含含,我家的明珠……”每次说起女儿,张超的语气满是骄傲,眼里闪着光。

  艾群说,张超是个非常顾家的男人。每一次飞行结束,他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的妻子打个电话,因为他知道,妻子在为他担心。每天晚上,无论他多忙多累,视频里呈现给妻子和女儿的那张脸,永远是阳光灿烂。

  每隔几天,张超就要给父母打电话。每一次他必说:“我好着呢,你们别担心。你们身体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今年父亲节,作为儿子,张超不能再给他的父亲打电话了;作为父亲,他也没有机会再跟女儿视频通话了。那一天,妻子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下面写着:女儿想爸爸了!

  张超走了,他那部承载满满爱的手机也不再响了。

  那部手机,张超用了3年多,外壳原本是银色的,现在边框都磨成了白色。战友徐爱平说:“你个老土,也不换个手机?”张超笑着回答:“用着挺好,还能将就。”

  对自己,张超总是“将就”。同班的杨勇说,张超经常穿的一件T恤,还是好多年前上航校时买的。

  可是,对待妻女,张超从不将就。

  妻子过生日,他特意买了件3000多元的裙子作为生日礼物。战友们说他真舍得。他立马回了一句:“自己的媳妇,我不疼谁疼?”

  对待家人,张超更是心细如发。战友在张超的遗物里发现这样一张小纸片:“爸妈,5000元,两瓶酒;爷爷,500元;姨夫,500元,两瓶酒……”

  这是今年春节休假,张超给亲人准备的礼物清单。“军人会爱,只是没有时间去爱。”战友罗胡立丹说,放假对于他们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张超每一次回家,都要为家人精心准备礼物。

  “一个不爱家的人,怎能去爱国。”聊起这事,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政委赵云峰说,张超是一个会爱的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军校毕业,刚领了第一个月工资,他一股脑全部寄回家;家里要盖房子,他二话不说拿出多年积蓄;每次探家,他都陪着爸妈走亲戚……

  “此生缘未了,来生再为妻。”那一天,妻子一遍遍亲吻着张超冰冷的脸颊,抚摸着他冰冷的双手,一遍遍呼唤着他的名字。这一幕,就连见惯了生离死别的殡仪馆工作人员都感动不已。

  张超曾跟妻子张亚说过,如果有一天他死了,就把骨灰撒进大海。但这次,妻子没有听他的:“超,原谅我,就让我最后任性一次。把你的骨灰撒向大海我舍不得。让我把你带回去吧。”

  张超走了,共和国失去一位优秀飞行员,这个普通的家庭少了一座山。

  张超,这位能在生死关头做出惊人壮举的英雄,在母亲的眼里,永远是孩子。

  安葬在烈士陵园的第一晚,风雨大作,母亲执意来到儿子的墓前,她说:“超儿,你小时候怕黑,妈妈来陪陪你……”

  不负手足

  战友说:“那个浑身透着真诚的兄弟走了”

  嫩绿的茶叶,在清亮的茶汤中舒展。那熟悉的笑容,又在眼前浮现。

  “喝起这茶,就想起我们的超。”在飞行员公寓,战友王勇“慷慨”地和我们一起分享这对他来说极其珍贵的茶叶。

  这茶,是今年清明节张超托人从老家捎来的,战友人人一盒。张超的猝然离去,让王勇心痛,也让他品出了这茶的浓情。

  一转眼,张超已经走了3个月。这盒茶只剩下了一小半,王勇舍不得喝,总觉得“喝完了就离张超远了”。

  王勇和战友们商量好了:等成功上舰的那一天,就泡这茶来庆功。

  “张超就是这样,有啥好东西总惦念着我们每个人。”今年春节,艾群被休假回来的张超“惊”到了——一个大大的纸箱,装的全是酱板鸭。

  “兄弟,你准备开店啊?”“味道真不错,给兄弟们尝尝。”那一天,他把这一袋袋酱板鸭,楼上楼下送到了每一个战友手里。

  一盒茶、一袋鸭,礼物轻,情义浓。

  这情义的味道,对于战友刘向来说,就是“槟榔的味道”。原本不吃槟榔的刘向,跟着张超久了,竟也渐渐爱上了这个味道。张超走了,嚼槟榔成了刘向“想念超哥最好的方式”。

  “张超就是这样,心里啥时都装着战友,处处为别人着想。”战友徐英说,他的真诚不仅体现在生活细节上,更体现在工作点滴中。

  一次,徐英问了张超一个技术问题,张超当场认真解答。半夜,张超敲开他的宿舍门,拿出一张纸:“怕有疏漏,我重新查资料整理了一遍。”第二天一早,张超又找上门:“昨晚打电话给战友,发现有个数据错了。”

  徐英没想到,他的随口一问,竟得到张超3次答复。这就是张超对战友那份沉甸甸的“真”。

  战友手足,携手出征,生死相托。

  在战友裴英杰的记忆中,定格着这样一幕:海天之间,乌云翻滚,暴雨如注。7架战机油量所剩无几。危急关头,张超驾机冒险第一个迫降。沿着他闯出的航线,后续6架战机依次冲破雨幕,安全着陆。

  在张超眼中,战机也是亲密战友。每次飞行前,他都会轻拍战机:“兄弟,出发了。”这也是为什么生死瞬间,张超的第一反应不是跳伞,而是拼尽全力保护战机。

  张超刚牺牲的那几个晚上,同班战友聚在他的宿舍,不愿离去。他们把门打开,把灯点亮,期盼着能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然而,张超再也回不来了。“那个浑身透着真诚的兄弟走了”,战友们说,“我们现在特别怀念他那真诚的微笑。”

  张超的微笑,是那种“标准的嘴角上扬15°”。航母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仰角是14°。多出来的这一度,就是张超对航母事业的无限热爱。■本报记者 柳 刚 欧阳浩 王通化 陈国全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