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若有战,召必回!脱下了军装,脱不下军人担当【2】

2016年11月25日08:45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十六年,不只是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

  我的老家在滇西哀牢山南麓一个偏僻的彝族山寨里,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唯一的“娱乐项目”就是听曾是军人的父亲讲他在部队的故事,每次听完都是热血沸腾,也是从那时开始,参军入伍的梦想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1999年5月,父亲因病去世,为了挑起照顾家人的重担,我把我的参军梦搁置了,把全部精力放在创业搞生态养殖上。直到一年后,姐夫拿着征兵通知书,来到养殖场找我,他说:“这次来征兵的是阿爹当年当兵的部队,不去我怕你后悔。”这时,年迈的母亲也走了过来,将父亲的复员证递给我说:“孩子,我知道当兵一直是你的梦想,我的身体不用你担心,你去吧。”

  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开始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而且这一走就是16年。

  2000年12月,我如愿穿上军装,幸运的分到了父亲当年服役的老部队,成为家族里第3名解放军战士。新兵下连时,我凭借着自己舞文弄墨的小特长和学生时代发表的几篇小文章,被分到机关当了一名新闻报道员。没想到,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我先后参加过2次抗震救灾、15次扑火救灾和10多次高强度的实战化演习,先后发表各类稿件1000余篇(幅、条)。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当喜报接二连三的传回滇西老家时,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笑开了花,她把我的喜报装上精致的铝合金框,齐刷刷的摆在祖宗堂里,以此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在很多人看来16年很长,但在我看来,16年只不过是出征执行任务的一个又一个缩影。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随队深入灾区采访,目睹了许许多多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2010年春节前夕,云南石林杨梅山发生森林大火,我和500多名战友们与火魔战斗了五天五夜,一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返回营区;2012年9月,云南彝良发生强烈地震,我和一百多名战友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摸黑走了10多公里山路,挨家挨户的搜寻排查,成功转移了120多名被困群众……

  临近退伍,昨日的一幕幕情景又像放电影一样重现在我眼前。我庆幸我的军旅生涯有这么多珍贵的回忆,因为他见证了我16年的青春和梦想。

  今年春节,我把冲洗好的一张全家福带回家,77岁高龄的母亲和6岁的女儿在院子里边看照片边掰着手指数数。刚开始,我不知道她们在干什么,后来女儿跑过来悄悄告诉我:奶奶说,我们家有10个党员和5个当过兵的,叫我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也要像爸爸一样去当兵。

  对,长大了去当兵。也许这就是从小植根在我灵魂深处的一种信念,也许这就是一个家族永不熄灭的精神信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回望这16年的“旅程”,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成长。再过几天,我就要脱下这身陪伴我16年的戎装,带着不舍和眷恋离开。但我相信,16年的军旅历练,让我可以有底气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在另一个“战场”上续写新的荣光!

  (作者:陆军第14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 熊子军   赵唯杰整理)

  (摘自“解放军报网”www.81.zz)

(责编:王璐佳(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