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河南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实现全覆盖

2016年12月26日08:19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随着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辽宁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武装工作如何乘势而上、奋力前行?记者在辽宁省军区调查发现,他们的探索值得借鉴。

创新专利成百上千,企业转型精准盈利。面对“兴科技”和“强武装”的要求,如何挖掘国防动员最大潜力——

科技动员深化,部队企业双赢

“没想到,跑了上千公里采购的装备,竟然产在自家门口!”每当提及此事,大连军分区负责动员工作的参谋王怀涛有一肚子话要说。

前不久,某部需要采购一批电热衣,可翻遍了动员物资供应企业名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家。几经打听,得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有一家民企专门生产此类产品,便特意派人前去采购。

“拿回样品,一看标签,我们都傻了眼。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就在‘家门口’,必要零件也都是本地企业生产的。”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企业竟然没在国防动员企业名单上!

问题出在哪儿?原来,申请专利后,企业觉得利润太少,就授权给了其他企业生产,所以没有登记。

“‘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新活力,也给动员资源带来了新情况。”军分区党委会上,“一班人”研究认为,随着传统企业加速向高新企业转型,以往人、财、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员潜力,正逐渐扩大到诸如技术专利、信息软件等无形资源。为此,他们立即对所辖区域企业展开“创新潜力”“专利技术”情况调研,并一一记录到动员资源档案。

技术转化成实物要多久?专利应用潜力有多大?看到大连3D打印示范基地几家企业转型升级后,实现了集“原材料、桌面及工业级设备、产品设计、软件研发”等技术资源于一体,这让王怀涛兴奋不已:“虽然平时他们只做大型订单,但只要我们有建模方案,很多零件甚至装备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科学技术动员需要思维更加开阔。“像以前那样,只是机械地通过信息化平台登记实物、更新数据库,如今行不通了!”军分区政治部干事高勇感触颇深:如果不把地方技术创新和部队实际联系起来,就不知道究竟该动员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在平时做好对接准备。

科技动员深化,部队企业双赢。近年来,辽宁省在烟大列车轮渡、哈大线和沟海线电气化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中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在新建“葫芦岛”和“普陀岛”号两艘客滚船时,首创全国军事化改造先河,增设了装载重型装备、起降直升机等9项军事功能。

振兴步伐不断推进,企业重组改制升级。面对“战斗力”和“生产力”的选择,如何调动民兵参训热情——

制度机制牵引,激发兴武动力

“前方500米敌侦察机正在进行侦察!”卧倒、伪装、遮盖发光物体,民兵的战术动作干净利落。记者在葫芦岛军分区看到,民兵集训组织正规、参训人员士气高昂,一整套战术练下来,没有一个人“掉链子”。

民兵训练热情为何如此高涨? 随着采访深入,答案渐渐明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不断深化,不少企业重组后,通过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更新设备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原本两个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岗位竞争压力骤然增大。

由此,也引起了许多民兵的担心:半个多月时间脱产参训,“饭碗”还能保得住吗?

“参训民兵不生产,心里就没有安全感。”军分区组织企业经营者一起把脉问诊,制定了实在管用的举措:

压担子——明确各企业民兵编组数质量要求,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情况通报、工作例会、要事会商等制度。

定拍子——明确部分企业的党委书记作为党管武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武装工作纳入整体绩效考评体系。

正样子——明确企业武装工作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落实检查讲评制度,对于支持武装工作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吃上了“定心丸”,民兵训练热情很快提升。“民兵赵睿就是典型代表!”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赵睿所在单位是方大化工公司,重组后他工作的燃料车间缩编3人。人事部门组织竞聘时,他正在综合训练基地参加为期1个月的封闭集训,并在随后的考核中取得了好成绩。

刚下领奖台,又拿上岗证。赵睿回到单位就被告知:因为积极参加武装工作且成绩优异,被免试直接录用!

此举让不少民兵直呼意外:“参加武装工作不但不丢饭碗,反而提升了岗位竞争力,训练越来越有劲。”

制度机制牵引,激发兴武动力。近年来,葫芦岛市军地立足经济转型实际,先后出台10余项制度,给予5家武装工作先进企业特殊政策扶植,37名民兵免试直接上岗。武装工作受到企业欢迎,民兵参训“激情似火”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强军兴武标准更高。面对“兴经济”和“固国防”的统一,如何寻求二者的结合点——

军民深度融合,鱼和熊掌兼得

谈到武装工作新变化,辽宁省国动办主任赵相权一口气向记者介绍了3个“通”:

指挥系统畅通。依托移动公司建立的民兵装备指挥监控系统,为指挥员研判险情、科学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供电线路贯通。采取穿行人防坑道方式,贯通了大连市主城区的“白云雁水输变电线路”,全长10多公里。

伪装坑道开通。美化和伪装防护后的人防坑道,战时隐蔽,平时美观。

“三通”让记者眼前一亮。可这种建设模式会不会对经济投入要求过高?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是武装工作标准更高,“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军民深度融合!”赵相权的回答简短有力。他告诉记者,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配型”成功后,很多时候是“一石多鸟”。借用企业信道建设军用指挥系统是他们军民融合的首次试水,节省科研经费的同时也提升了民兵队伍的战斗力。而说到白云雁水输变电线路时,赵相权更是自信满满:“在我心里这是军民融合的一个‘样板工程’。”

“插柳成荫”有原因。赵相权坦言,构建白云雁水输变电线路起初是为了解决东港商务区供电不足的问题。巧合的是,大连军分区之前在人防潜力动员调查中也有过这样一个想法:立足作战需要改造升级人防坑道,战时电力输出就是其中的一项考虑。

能否将电缆以穿行人防坑道的方式实现?这个议题搬上国动委的桌面上,很快得到军地专家的一致认可:方案既克服了空中架线或沿道铺设,工期长、破坏山体环境等问题,又能节省建设资金,同时还满足国防需求。

“军民融合既要就事论事,更要为长远谋事。”得知方案通过,他们经过现地勘察,依据实战需求,拿出了坑道改建的新意见:坑道加长200米并进行抗老化、防渗漏等7项技术升级,便于战时兵力投送和平时坑道维护。

花开蒂落果缤纷。赵相权告诉记者,2015年10月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正式完工,除满足军民供电需求外,人防坑道的有效使用率超过90%,对比其他建设方案节省财政资金1.3亿。

“国防建设不拖经济转型的步子,反而助推了经济转型。”他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地服务业转型潜力巨大,但是边建商场边招商并不现实。为此,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他们将部分临街坑道口进行美化并兼顾伪装防护,而后将一些坑道出租用于仓储、商业经营和地下停车场,不但升级改造了国防设施,还瞄准城市经济转型特点拉动了内需,反哺了经济。

深度融合,让鱼和熊掌兼得。近年来,他们先后完成了“辽宁省军区指挥所信息传输系统”与“预备役部队坑道与野战指挥所系统”,节省的资金在反哺地方经济转型需求的基础上,又用于引进音频生命探测仪、新型无人机等7大类应急救援装备,有效提高了部队遂行军事任务能力。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