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建连86载 “尖刀连”何以不生锈?

2017年01月12日13:04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建连86载 “尖刀连”何以不生锈?

   新华社长春1月11日电题:建连86载 “尖刀连”何以不生锈?

   王天德、秦富梁、夏云亮

   连长越级提拔,收到的不是掌声而是“拍砖”;指导员关注上等兵评优,反被批“干扰推选工作”……

   诞生于1931年的北部战区陆军某师红一连,从战争年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尖刀连”,到和平时期的“抗洪抢险英雄连”,86年来砥砺锋刃不懈怠,“尖刀”始终不生锈。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连队,探寻其成功背后的故事。

   “连队历任军政主官没有不被批评的,都在全连面前做过检查!”连长王宁首次见识连队“真刀真枪”的批评,深受震撼。

   2016年6月,时任连长左彪调升三营担任代理营长。新老主官交接会、民主生活会合并举行。

   “祝贺连长升任新的岗位。”简单的开场白后,连队党支部支委、四级军士长袁兴波率先“开炮”,“在此向您提一点工作上的不足,比武拿名次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官兵的实战能力,‘10米抓绳上’训练课目,您就存在严重错误导向。”

   原来,在此前的集团军比武准备中,为提高成绩,左彪突发奇想,要求战士在“10米抓绳上”特战课目上,爬到距顶端半米时,弹跳悬空摸顶,以停表确认成绩。

   由于训练比武中有安全绳保护,战士腾空跳着摸顶不会跌落受伤,但成绩至少可以提高半秒钟。

   “实战中哪有安全绳?”袁兴波毫不留情的批评,让并无关联的新任连长王宁都有些脸红。

   敢于“刀尖向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战士敢批党员、党员敢批干部、支委敢批书记,这是红一连86年来锋刃常新的重要法宝。

   荣立二等功一次、任指导员已4年的于柏涛,最近一次在全连做检查是今年评选优秀士兵时。

   曾在连队当过卫生员的九班上等兵李天助,综合素质全连上下有目共睹,但班排推选优秀士兵对象却没有上报他。于柏涛感到有些诧异,专门找到九班长于春龙:“这么好的战士为啥不报,是不是漏报了?”

   推选名额并没有限制,于春龙回班商议后把李天助补报了上来。然而,李天助最终还是因没有通过全连民主测评而落选。

   事后,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三排长范焦林专门就此批评了于柏涛:“干扰推选工作,不按程序办事”。

   于柏涛深入了解发现,李天助的确存在短板,在“军事技术精”上离优秀士兵有差距,为此在全连对自己的“失察”“逾规”做检查。

   “涉及官兵切身利益,依法依规容不得半点模糊,公平公正容不得半点马虎。”于柏涛说。

   “要‘第一’,更要‘实力’”,这是红一连在战斗和训练中反复总结形成的理念。

   2016年7月,在野外驻训考核中,全团以连为单位考核分队“观、动、打、炸、防”能力。一向在武装越野中拖全连后腿的红一连战士黄续文、管召伟全程没有落后,红一连以绝对优势夺冠。

   考核完毕,连、排、班依次对他们提出表扬。深感不安的两名战士,几经考虑,还是找到连长吐露实情并请求处分。

   原来,他们在个人携行装具上动了手脚,私自卸掉了4枚手榴弹弹头和防毒面具滤毒罐,外观检查看不出来,携行重量却减了4斤多。

   王宁和于柏涛决定上报营里。此时,部分战士提出异议,认为“名次既已拿到,何必放弃”“准备了大半月,即便不作假,拿第一也不成问题”。

   “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要‘口服’,还是要‘口碑’?”红一连召开军人大会,讨论后一致认为要对训练中的水分“零容忍”,最终上报自降名次。

   刀尖向内凝聚向心力,红一连全面建设年年上台阶,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8次、二等功16次,个人一等功3人次、个人二等功65人次。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