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五个第一” 让学员“爱上创新理论爱上你”

2017年01月17日08:2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五个第一” 让学员“爱上创新理论爱上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习近平

——武警政治学院教员队伍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纪实

2016年年底,教授江波有点忙。学员们在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遇到难题时,都会登门求教。作为党建专家的江波也来者不拒,从过去讲到现在,从军内讲到军外,有理论有故事,视角独特的解读让学员大呼过瘾:听江主任讲理论,解渴!

其实,那些日子,该院的教员们和江波一样忙,忙着改教案,忙着编教材,忙着上讲台,忙着把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带进课堂,装进学员头脑。他们说,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教育教学就要跟进一步,研究阐释就要深入一步。该院领导深有感触,师资强则教学强,抓住教员队伍这个根基才能让理论进入学员头脑,做到生动有效。

“既然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就应该用生命去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政治学教研室副教授曹颖认为,作为理论教员,就应该有底气、有定力,把大道理理直气壮地大声讲好讲透。“我所讲的,是我深信不疑的真理,我之所以深信不疑,是因为我认识了真理。”教员们的回答,发自内心,也发自他们科学研究的结论。

面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该院坚持做到“五个第一”: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第一时间成立宣讲团、第一时间制订研究课题、第一时间开设教学专题讲座、第一时间进入课堂教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先后新增了20余个专题,调整了近百门课程,编写出版30多万字的党课教材,开设讲座50余次。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历史学教研室主任杨瑞茹引用宋代大师朱熹的一副对联描述理论工作,“理论研究既是精神苦旅,也是皮肉煎熬。既然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就应该用生命去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从教多年来,她养成了“三个必须”的习惯:每天必须看新闻、必须看报纸、必须上网。2015年10月,杨瑞茹受领任务参加武警部队教学观摩评比。参赛当天,正值习主席访英期间,为了将最新思想充实进教案,上讲台前两小时,杨教授仍然在紧张翻阅报纸,修改教案。

如何“让语言沾上露珠”?2016年夏天,该院安排经济学教授蒋文玲为全体学员作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授课辅导。课前,蒋文玲没有急于写教案,而是走进学员宿舍,倾听学员心声、畅聊学员工作。走上讲台时,蒋文玲已经胸有成竹。一名学员坦言:“蒋教授把抽象的理论‘讲活了’,很有亲和力,我们听得进、记得住。”他还借用了《爱上草原爱上你》的歌词,给蒋教授发去信息:爱上创新理论爱上你。

“我们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明白了大道理,真如一股清泉活水沁人心脾”

“互联网进入生活应用20年来,带来的变化要超过前200年。”该院院长王锋的一席话,引起了教员们的共鸣:信息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模式、文化习惯的变革。

“作为政治院校,强化主课堂育人功能,把枯燥的政治理论讲活、讲好,让学员爱听、爱学,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实践课题。”近年来,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罗建林一直在探索政治理论教学的创新。

罗建林在讲授《如何看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一课时,专程邀请心理训练与心理学专家孙香萍共同授课,在该院率先开启了“主持+主讲”这一全新教学模式。一人主持,一人主讲,学员与教员随时互动,2个课时让学员意犹未尽。学员王玉龙深有感触地说:“一些原本枯燥生涩的概念在两位教员的对话中变得清晰生动,我们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明白了大道理,真如一股清泉活水沁人心脾。”

针对思想理论困惑,该院把政治理论教学延伸到部队和社会课堂,建立了5个主题、25个教学点、33条线路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全新教学模式亮相,学员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在93%以上。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2016年下半年,教员们依托网络,与武警部队预任指导员培训班开展了3次理论教学连线,5位专家教授与600名学员围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题”展开研讨,并把授课视频全部挂在网上,为学员留下了“随时随刻的理论课”。一名学员留言:“我在这头,教授在那头,理论连线让我的心里更敞亮了!”

“理论工作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2016年7月,预任处科长班学员、武警西藏总队宣传处副处长陆佑新要毕业了,临行前他专门走进教员闫晓贤的办公室,向她表达敬意。

“记得您去青藏高原宣讲时,一手拿着氧气面罩,一手拿着粉笔,呼吸急促,但还是坚持把课讲完,给我们触动很大。”

那堂课,官兵们如是评价:闫教授登上了高原的高度,讲出了理论的高度,更清晰了做人的高度。

那一年,哲学教研室教员陈蕾到西北为基层部队宣讲,由于遭遇大雪,飞机在深夜迫降异地。从小生长在南方的陈蕾从未经历过西北的严寒,但任何困难都抵挡不住这位年轻教员按时完成宣讲任务的决心。凌晨,他们驱车三个多小时赶到宣讲首站。

随后的半个月,陈蕾走遍西北7个省,为部队官兵做了9场精彩的宣讲报告,直接听众达4万余人。

一路的长途跋涉,晕车药成了陈蕾的日常必需品。带队领导开玩笑地说:“数数陈蕾吃了多少颗晕车药,就知道我们跑了多少个单位。”在宣讲组到达青海时,陈蕾的身体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她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圆满完成了最后一站的宣讲。回到上海,她终因体力透支诱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

有人说陈蕾傻,用透支健康作代价。“理论工作不是职业,而是事业。”陈蕾笑着摇摇头说,高原官兵面对的考验比我们要严峻上百倍、千倍,却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跟他们比,我吃这点苦算什么呢?

从雪域高原到黄海之滨,从白山黑水到南粤大地。这些年来,教员们马不停蹄地播撒着真理之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高晓洲 徐连宗 张海华)

(责编:金利橦(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