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武汉军代局研发仿真训练系统服务部队

2017年01月17日16:30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培训贴近实战 装备不再等人

轰鸣声由远及近,一架高速飞行器突然出现在天空一角。瞄准、击发!南部战区陆军某部战士小刘迅速扣动扳机,国产某新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如离弦之箭,直奔“敌机”而去……

“干扰弹3发、捕获时间1秒、迎攻角56度……精确交汇、成绩合格。”武汉军代局某室军代表蔡志刚在“敌机”被摧毁后报告训练成绩。

两年前,由陆军武汉军代局某军代室监造的国产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顺利通过立项并列装部队,因其质量、性能优异,广受部队官兵好评。但随着实战化训练的强度越来越高,加之装备骨干的更新换代,部队对合格“接装人”的需求越来越紧,如何培养高素质用装能手?如何缩短骨干成型周期?这成为该局党委和军代室官兵心头牵挂的一件大事。

“决不让装备等人才。”“合格装备交付部队并非军代表工作的完结,为部队开展精益服务,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该局党委在专题部署会上,确立了“开发仿真系统、跟产培训教学、实弹演习保障”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仿真训练系统开发之初,他们就提出了场景必须贴近实战、系统必须操作灵活、功能必须扩展方便的要求。其中,对飞行数据的收集、飞行轨迹的数学建模,以及实现各种三维场景与战斗机飞行状态的自由组合,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军代室联合承制单位人员,奔走于空军部队和科研院所,收集各类飞行参数。虽然其中也有现存的轨迹数学模型可以拿来就用,但绝大部分战斗机,特别是新型战斗机的轨迹建模却需要独立完成。

没有现存的模型可用,他们就从影视资料片中收集飞行状态自己建模。每建模一次,就用片中的镜头比对一次,直到与之全部吻合。而要实现系统的便携与拓展,则要求软件有高集成度。为此,他们在软件开发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把系统分成场景、气候、目标、判定等多个子系统,利用交互式语言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利用VC开发环境,保证了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和功能扩展接口的通用性。

经过半年攻关,该训练系统不仅能够模拟出48种不同的三维场景,而且还能产生5种典型目标的39种典型运动航迹。除此之外,操作手在训练过程中,还能真实感受到目标飞行、导弹发射、击中目标、坠落爆炸等各环节的声光信号,训练环境更加趋于实战。

仿真训练系统研制成功后,他们根据部队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结合产品交付等时机,为部队装备骨干进行培训,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加以完善。此外,他们还在部队开展重大演训任务期间,派出保障小组,进行实弹教学,进一步提升培训成效。

“参加过培训的战友在实弹演习中从未失手,这次我也要打个满堂彩!”第一次作为射手参加战区实弹演习的小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充满信心。(李振刚、苟磊)

(责编:金利橦(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