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目前,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有助于有效打破各种壁垒和障碍,提高军民融合成果的推广效率——

军地同心融合大发展(国防视线)

本报记者 江 山
2017年02月19日05: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标志着中央层面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编 者 

         

  山东青岛,全国著名海洋科技城,也是海防重镇。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第一个综合保障基地、第一座战略母港就诞生于此。8年前,国家决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建设战略母港。一个月内,6个村庄、1429户人家,全部搬迁,创造了国防工程动迁的“古镇口经验”。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李奉利对此记忆犹新,他认为这归功于“思想感情融为一家人,目标追求融为一个梦,发展布局融为一盘棋,成为军地双方的高度自觉。”

  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富国强军,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好做实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成为前不久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上军地各方一致的共识。

  体制机制创新畅通融

  “可以这样说,军地各方对推动军民融合热情很高,基本形成共识。但当军地之间各方的不同意见难以平衡时,往往容易陷入‘有共识、难落实’的困境。”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永光教授如是说。

  然而,在考察了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之后,罗永光所忧虑的“有共识、难落实”的困境,在古镇口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古镇口军港综合保障基地政委孙成杰,亲历了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破除军政二元分离的体制机制,从军地协调发展到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合力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在中央国家机关、军委机关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军地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市委书记和北海舰队首长挂帅军地协调领导小组,在市级层面形成军地统一领导的工作推进机制。由驻军部队首长和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轮流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地方抽调50名机关干部集中办公,专门推动军地之间需求对接、战略协调和政策落实。

  古镇口将海洋防务、海工装备、军民两用信息技术等军民融合产业纳入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扶持政策》,设立50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李奉利说:“我们率先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创新协商、规划、政策机制,形成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合力。”

  “军民融合本质上是一场深层次的制度变革,要加快构建好的制度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好的制度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加快构建有利于强化开放竞争、强化资源共享、强化创新激励的制度机制,使军地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国防大学副校长毕京京中将一语击中要害。

  平台支撑军民双向融

  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记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园区、项目、设施这个军民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军政企一体、产学研协同,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资源要素相互渗透,强化双向融合、共建共用的融合方式所带来的新动能、新活力。

  古镇口把园区建设作为军民融合主战场,这里建设有大学科教区、综合保障区、军工产业区,促进军地资源开放合作、双向互动。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等8所涉军涉海高校先后落户古镇口,5个院士工作站和16个国内顶尖国防创新团队入驻,一座以军民融合为特色、10万人规模的开放式大学城快速崛起。

  “目前我国国防科技资源涉及范围,大致可分为军工集团、军队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高等院校、民用科研生产单位等五路大军。由于应用对象不同,五路大军的科技发展总体上不可能融为一体,但在基础研究环节,有很强的通用性,在应用研究乃至共性技术研发环节,也有相当程度的通用性。”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姜鲁鸣教授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军工行业一些本可以由国家技术和工业能力支持的领域,难以向全社会开放,构成了阻碍全社会优势力量参与国防建设的结构性壁垒。”姜鲁鸣则认为,“军工企业专业化重组是破除这种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的根本措施。”

  这种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在古镇口通过园区、项目、设施这个实践平台,通过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等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解。军地联手申报青连铁路、修改军港专用线规划,全线里程缩短40公里,大幅提高了军事运输效能。与山东高速、国开行战略合作,统筹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古镇口区域道路和管网建设工程……如今,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成为古镇口的最大亮点。

  军事需求牵引高效融

  国防大学去年10月份组织专家学者,在广州、深圳、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在调查报告中就明确提出,目前,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有助于有效打破各种壁垒和障碍,提高军民融合成果的推广效率。这是珠三角军民融合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和途径。

  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王伟海研究员讲,“军事需求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源头。离开了军事需求,军民融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他看来,“能否以最小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检验军民融合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志。”

  调研报告显示,军队强力推动、军事需求牵引是珠三角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军队是武器装备的最终采购者和用户,发挥好军队在军品采购制度制定、型号需求论证、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中的重要职能,对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军队采购部门以重点型号研制为牵引,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发现和推动了珠三角多项民用技术和产品在军品型号中的应用。2014年,深圳光启的超材料技术在军队某重点型号上成功使用,大大提高了相关产品的性能。军事需求牵引和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了我国在超材料领域的技术跨越。据介绍,成立至今,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200件,授权专利超过1700件,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6%。

  深圳市政府从2013年起就把军工装备列入其“四大未来产业”之一,制定了政策进行全方位的重点扶持,如设立军工科研生产专项资金,对民营军工企业承担军品关键技术科研项目自投、重点军工实验室建设、军民科技成果产业化、军品市场推广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给予支持。国防大学这份调查报告认为,在珠三角地区,正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交互用力,逐步形成了“政府营造环境—创新创业者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经济做大做强—融合发展潜力增强”的良性循环。

  从全国“参军”“转民”的热潮涌现,到各地融合基地、园区的蓬勃兴起;从一份份军地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到一拨拨军民融合成果的涌现……在军民融合发展的路上,全国上下精心谋划,同心合力,用辛勤和智慧勾勒富国强军的美好愿景,用心血和汗水诠释军民深度融合的内涵。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9日 06 版)

(责编:王吉全、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