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练兵备战更要防止“脱实向虚”

2017年04月19日09:1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练兵备战更要防止“脱实向虚”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如果出现“脱实向虚”的趋势,容易导致投机性、套利性活动增多,带来经济泡沫化的风险。历史表明,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强大,否则,经济建设就会“失衡”,经济体量就会“虚胖”。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练兵备战更要防止“脱实向虚”。实力,是造就军队胜战的基石;实绩,是评判军队胜战的标尺。只有平时一切遵从于战斗力标准、服务于战斗力建设、见效于战斗力增长,才是强军兴军的根本。舍此,即便说得再好、干得再多、投入再大,也没有意义和价值。

这几年,全军上下瞄准实战、突出实备、立足实训,从“实”处着力,向“虚”处开刀,力戒虚功,严惩虚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脱实向虚”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杜绝,“抓实治虚”仍然任重道远。

翻一些单位的学习成果,动辄就是“发表了多少论文,出版了多少专著”。但从效果看,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术场与演习场难以打通,该咋干的还是咋干。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转化,如果只把功夫下在浮语虚辞,研之何用?

看一些单位的实践创新,动辄就是“走在了前列,填补了空白”。这听起来让人振奋,可事实上有些“奇迹”是经过精心包装、含有大量水分的。言过其实的随意拔高,糊弄得了自己,但绝对糊弄不了敌人。

听一些单位的备战汇报,动辄就是“确立了新理念,掌握了新技能”。但其实有些“新”,只不过是学了点时髦术语、懂得点皮毛技术而已;有些“新”,是“以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如此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与打赢未来战争的要求相差甚远。

查一些单位的训练成效,动辄就是“动用了多少兵力,完成了多少课目”,最后加上句“提高了训练质量”。但是,课目训了,不代表训精了;时间够了,不代表有效率;弹药消耗了,不代表射击水平提高了。不从“实”字着眼,训练难有质的飞跃。

古人云,军队打仗“不可求之言语,独见之于战耳”。中日甲午战争那场教训告诉后人,军队没有真本领、实功夫,一味图虚名、务虚功,打起仗来必然一败涂地。吹大的气球最怕针。对于时刻准备上战场的我们来说,与其浮夸的泡沫被刺破,不如直面问题、实事求是,把功夫下在重实战、谋实效、求实名上。唯有实打实的练兵备战,才是制胜未来战场的正途。(张西成)

(责编:王璐(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