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从“卫生”到“卫勤”:远不止改个机构名称这么简单

2017年04月28日08:2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从“卫生”到“卫勤”

一字之变带来了啥

此次改革,作为联勤保障部队重要力量的医疗系统,其机构名称从老联勤的“卫生部”到新联勤的“卫勤处”。这一名称之变带来了哪些新变化?沈阳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助理员郑龙庆,是从原军区卫生部转隶过来的。中心组建以来,他每天日程满满,不是下部队调研就是在机关加班。他究竟在忙啥?笔者跟随他的脚步,感受卫勤系统职能任务的新变化。

“打仗基因”刻在新机构名字上

3月下旬的一天晚上,郑龙庆在办公室加班。笔者到访时,他正伏案细化第二天下部队检查指导卫勤战备训练的方案。

“卫生工作涵盖健康保障的方方面面,而卫勤保障则是军队卫生部门组织运用医学技术,对部队进行伤病防治、维护军队人员健康、恢复战斗力的活动。”郑龙庆说,从原来的“卫生部门”到现在的“卫勤部门”,别看只有一字之变,却将“打仗基因”刻在了机构名字上,服务备战打仗的职能被提到了首位,所有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卫勤保障力展开。

笔者注意到,卫勤处办公室的墙上贴着《卫勤处职责》,其核心定位为:战役支援卫勤保障、部队建设服务保障。

郑龙庆介绍说,以前的《卫生部职责》中,卫勤的内容只占一部分,而且多为“拟制、指导”职责,现在的《卫勤处职责》多为“贯彻、组织”职责,从以前的“指挥指导”变为现在的“亲力亲为”,大多数时间要冲在一线抓落实;以前主要是听汇报、看医疗收入,现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到各单位战备库房查看战救器材,到训练场考核卫勤训练;以前工作80%时间穿常服,现在工作80%时间穿迷彩服,正好颠倒过来。

郑龙庆的办公桌上放着6份材料。笔者细看,其中5份的主题都是关于组织实施卫勤建设及训练方面的。卫勤处组建运行后,他们把强化卫勤保障力定为处室的第一职责,要求全处人员围绕卫勤保障研究工作、检查指导部队,并强化卫勤战备、卫勤保障以及战救训练的组织指导力量。

据介绍,联勤保障部队组建后,该中心在卫勤处建议下,抽组了6支野战应急医疗分队,协调补充卫勤训练装备器材,制订下发了实战化卫勤保障训练方案计划,并适时派人检查指导野战医疗队(所)的开进、展开、救治、撤收、转移等专业训练,以及自我保障、自我防御等军事勤务训练。

“执行维和野战救护任务时,经常会遇到哪些意外情况?怎么处置?”这是郑龙庆打电话请教亲历过实战救护的维和医疗队员的一个片段。在制订考核方案时,他专门向有实战经验的队员请教,拟制了20多个考核问题。

诊室门牌“换装”的“心理功效”

第二天,郑龙庆和同事检查考核第一站,是第202医院。这所医院是全军的优生优育中心,以前的医疗业务专长离野战卫勤比较远。这些平时擅长呵护新生儿的“天使”们,会交出怎样的实战化卫勤考核答卷?

走进医院门诊楼,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个诊室的门牌都穿上了迷彩色“战斗装”。“这是心理专家出的点子,为的是从细节入手强化战斗氛围!”军人门诊护士长董佳说,别看是一个门牌样式的小小变化,却能从上班到下班给大家持续视觉冲击和心理暗示:这里是军队医院,要时刻想着战场保障职责!

董佳谈起了“迷彩门牌”的心理功效。她是2006年应聘来医院工作的第一批文职人员护士。几年前医院组织医疗队训练,面对30公斤负重行军等难点课目,她心里有过不解甚至抱怨:自己不穿军装而且在优生优育中心工作,搞这种训练有必要吗?

去年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之后,中心卫勤处对战备训练的检查考核明显增多。“战场救护本领是看家本领”越来越成为该院上下共识。经过半年多的卫勤训练,董佳身体素质和实战意识都明显增强。年初参加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尽管到最后200米时已筋疲力尽,她还是拼力冲刺,最后夺得第一。董佳说:“当时脑子里只想着战场上早一秒冲上去急救,战友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卫勤战备意识和卫勤训练成绩,将跟医护人员年终工作考评直接挂钩。”笔者了解到,该中心卫勤处建议所属医疗单位将医务人员的卫勤能力纳入工作绩效考评。目前,该院正在拟制相应的细则办法,给医护人员植入“战斗基因”,把保障战场的职责摆在前、具体化。

“头戴式无影灯”的“聚光效应”

晚饭过后,夜幕降临,一场卫勤考核已悄然展开。

某野外训练场,先行抵达的第202医院野战医疗队,选择了一处道路通畅、一侧靠山的有利地形展开。郑龙庆根据以往经验,抽考野战医疗队自身防卫这个弱项课目。考核出发前,他安排两名战士前去侦察,择机配合考核实施“袭扰破坏”行动。

这两名经过伪装的战士悄然接近营地,反复观察确认没有“暗哨”后,快速向医疗帐篷靠近。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夜色中的营地上空,两架带有夜视监控功能的无人机早就发现了他俩的行踪,无人机操控员及时将情况报告医疗队队长。

“袭扰偷袭”遭遇“空中哨兵”,医疗队的战备意识让考核组感到意外。第202医院领导介绍说,自从中心卫勤处强调医疗系统要把精力从“抢市场”转向“保战场”之后,医院结合驻训对野战条件下医疗队可能面临的情况进行了全盘查找梳理。针对自我防卫力量弱的问题,他们引入了红外线报警系统和无人机侦察巡逻系统;针对野战救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电等问题,他们补充了发电机、储电器、医疗头灯等设备。经过反复演练,他们现已基本能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考核继续进行。野战急救方舱手术室里,医护人员正给一名“伤员”实施手术。郑龙庆临机“出题”:悄悄安排人切断了营地的电源,各医疗帐篷里瞬间一片漆黑。

很快,帐篷手术室传出了光亮。笔者走近一看,医护人员拨亮应急头灯把“伤员”围在中间,“伤口”上方的一圈儿头灯效果跟无影灯近似,手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据介绍,该院医疗队到某仓库巡诊时,看到官兵戴头灯进行夜间装载作业受到启发,有了“头戴式无影灯”的灵感。医护人员一进入手术准备状态就配戴头灯,经过多次演练如今已形成习惯。

在随后的考核中,郑龙庆先后设置了伤员后送时车辆受损、前出搜救伤员时遭遇炮火等实战救护课目,把队员们逼上“战场”。不少野战医疗队队员感叹:现在的卫勤演练考核,处处充满“硝烟味”!(高爱国 孙洋 汪学潮等)

(责编:王璐(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