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南京江宁区人防办“三个坚持”筑牢“地下长城”(图)

2017年05月17日13:36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5.12防灾减灾宣教活动。

开设“绿色通道“、画好“设计总图”、 擦亮“护民之盾”……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防办围绕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态度,在“三个坚持”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见实效,基层人防各项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坚持内涵支撑,打牢发展基础

江宁区人防办牢固树立和落实质量建人防、效益兴人防、内涵强人防的发展理念,推进质量效益最大化、作风建设优良化、发展后劲持续化。

大力创新服务模式。将审批事项整体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开设“绿色通道”,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搭建完善服务平台,畅通市民政务热线,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和人防网站,为市民提供了及时可靠的资讯。

大力推进资源共享。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将现有人防工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交通、停车、商服、仓储和市民休闲。发挥人防应急救援支撑功能,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增强了城市公共应急能力。

大力拓展宣教渠道。将人防知识和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提高民防知识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警报器、电子大屏、社区板报橱窗,广泛宣传人防政策法规、改革发展成果和防空减灾知识。积极推进人防教育馆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宣传教育平台,有效提升了民防的影响力。

坚持深度融合,催生综合效益

江宁区人防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借力用力,把全区各方面的资源与人防工作的独特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顶层运筹画好“设计总图”。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人防工程视为护民工程、惠民工程、发展工程,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城市建设规划上重点优化人防工程总体布局,对域内重要防控目标和东山副城、禄口空港新城、百家湖核心商业圈、轨道交通等项目,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建设。

左右齐心筑牢“地下长城”。树立“平战结合”理念,紧贴区内人防需求,统筹财力物力投向投量,重点突出了区内避难场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战时城市人口疏散和应急避难相匹配的综合保障体系。

全民参与擦亮“护民之盾”。大力发展人民防空志愿者队伍,在南京市率先组建有编制保障、有经费来源、有明确职能的人防专业队,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常态化训练演练,人防专业队实战能力大幅提升,先后出色完成东善桥变电站和横溪中央储备粮南京直属库防护演习任务。

坚持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能力

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提升人民防空能力,核心在于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防体系。在有效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上,江宁区人防办着眼新时期安全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三大体系”。一是规划主导体系。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科学编制《江宁区人防地下空间规划》和《城市平战综合防护建设发展规划》。按照人防工程“应建必建”要求,围绕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毗邻区等重要区位,依法规划、有序推进人防工程及其他疏散掩蔽设施建设,形成了以人防工程、避难场所、疏散基地为主体的综合防护体系。二是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健全区本级、街道、社区三级指挥网络,按照一年攻克一个课题、一年解决一批重难点问题的思路,每年组织区指挥部成员和专业队骨干集训;结合防灾减灾日、防空警报试鸣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点,组织社区、学校和机关部门开展防空隐蔽训练,有效提升了基层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协同保障和应急救援水平。三是互联互通体系。立足基于信息系统的综合防护,逐步达成了区机动指挥所、基本指挥所与省市人防指挥机构的互联互通,与区公安、水务和气象等职能部门的互联互通,与禄口机场、国家粮库等重要经济目标的互联互通;同时,进一步拓展多媒体警报器功能,实现了区人防指挥部与各街道、各社区的互联互通,在拉得响、联得上、通得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了人防力量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俞玉和 杨银桂)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