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广西某边防团十连官兵用血性担当筑起钢铁防线

2017年06月20日08:2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连队举行集体宣誓仪式。 刘金鹏 摄

【事迹回放】

广西某边防团十连,2015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6年荣立集体一等功。连队坚持以强军目标为指引,用“铁心跟党走、铁拳守边关、铁纪正作风、铁血凝友情”的不朽连魂,打造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连队16次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广西千里边海防线上“全面建设,全面过硬”的一面旗帜。

晨曦初露,广西某边防团十连执勤分队又一次踏上边境巡逻路。

沟壑纵横,杂草丛生。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下士陈定徽绊了一跤,不小心碰到路边的马蜂窝,很快就被成群的马蜂蜇了十几个大包,疼得直冒冷汗。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咬紧牙关坚持执行任务。等回到连队,他的半边脸肿成了“包子”,眼睛只剩一条缝。

“轻伤不皱眉头、冲锋不惧山头、小病不压床头”,从入伍之初的“小鲜肉”成长为“拼命三郎”,陈定徽身上的拼命劲头,是十连官兵“刀山火海不眨眼、枪林弹雨不言畏”血性虎气的缩影。

去年,连队备战团半年建制连比武时,陈定徽在练习翻越高墙时右肩挫伤,没法按常规姿势过障碍。为能如期参加比武,他自创了靠胸部支撑的高难度过墙法。手榴弹投掷,他强忍伤痛自创了“上抛式”投弹法,硬生生投出近50米。

比武结束,陈定徽各项成绩均排名靠前。医生拿着“肩袖撕裂”的检查结果一再告诫他“不要那么拼”,可他最关心的却是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训练。

在十连,“拼”是连队传统,“拼”是兵的本能。一天不拼,一天不踏实。

2015年,十连进行反暴恐课目训练,战士丁振练习捕俘刀“横劈挑击”招式时,被锋利的匕首划伤左臂,鲜血直流。

连队有人“挂彩”,个别同志开始有顾虑,提议训练时用塑料刀、木刀代替,练刺杀操时把枪刺卸下。

“假刀枪怎能练出真本事,咱十连的人连死都不怕,这点风险算什么!”为闯过心理恐惧关,连队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训练。最终,该课目以“猛、准、狠”成为连队“金字招牌”。

脚下是战场,训练当打仗。近观十连练兵,训练标准近乎苛刻:步枪精度射击,10发子弹低于90环就算不合格;5公里武装越野,比大纲规定成绩快两分钟才算合格……他们常态化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每月结合巡逻执勤,官兵趟深涧、攀陡壁、住帐篷,与蛇虫野兽为伍,置之绝境而后生。

记者在十连还发现一个奇特现象:投弹、执刀格斗等课目训练时,左右手都要练。官兵解释说,在战场上如果右臂受了伤,还可用左手继续战斗!

严格的训练日复一日,磨砺着官兵们的虎气血性,让十连始终保持着坚强战斗力。

一次,驻地突发森林大火,十连正在6公里外的一个山谷进行实战化训练。听说险情后,官兵们一路飞奔,仅用23分钟就赶到现场。

此时,火借风势张牙舞爪,浓烟弥漫遮天蔽日。群众纷纷后退,官兵却在党员干部带领下,迎着火舌冲上去。大家按照预案有攻有守,有的砍树隔火,有的顺势扑火。

降伏火魔后,官兵们被烤成了“黑人”,有的头发被烧焦,有的脸上烫出了血泡,但随着一声“集合”号令,官兵们迅速列队,步伐不乱,呼号嘹亮,令在场群众赞叹。

近年来,上级先后临机拉动连队10多次,连队人装出动率和速度次次全团第一。一位上级领导感慨地说,十连是一杆随时上膛的钢枪,代代相传的血性虎气始终没丢。

(责编:韩笑(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