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来信】之十七:
我的军营囧事:半夜起床清理卫生被“梦游”
偶尔路过书摊看到《西点法则——从成功到卓越的22条军规》,内容有关荣誉、忠诚、责任、意志力、服从、坚韧等一系列法则,看着这些根植于每一个军人血液与灵魂中的词汇,令我无限感慨。
转眼间离开军营已经20年,当年的军号声、军歌声、口号声仿佛仍在耳边响起。我想你,我的战友,我想你,我终生难忘的军旅生活。
1993年12月我入伍到北京武警总队十三支队十三中队,吃到的第一份军饭是面条。老兵说这叫“滚蛋饺子接风面”,面条寓意来日方长,而最后一顿饺子则是在退伍前吃的。
入伍训练的第一个军事动作是站军姿,战友们站成一排,班长赵东方在队列前面用标准的单兵动作和手势纠正军姿,副班长赵云阳在队列后面进行突击检查,看看两腿是不是夹紧、臀部肌肉是不是保持着紧张状态,发现有偷懒的新兵,就调侃说某某同志屁股比大姑娘还软,战友想笑又不敢笑,只能忍着。训练要求眼睛要睁大,尽量减少眨眼次数,直至流出眼泪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坚持。
为培养新兵的主动意识,班长每天都点评班里卫生清理情况。我被连续批评了几次,就急了,晚上趁战友们睡觉,悄悄下床,以低姿匍匐的动作爬到床下小心翼翼地移开脸盆,拿着扫把开始一寸一寸地清扫,连续数日。本以为能获得表扬,没想到班长却找到我,试探地问:“你在家梦游吗?你每天晚上起来扫地你知道吗?”
部队是一个崇尚强者的团体,“强”体现在军事训练和比武中。我们中队担负着突发事件备勤任务,军事科目训练就是部队的一日生活。我凭借从小练成的体能优势,在新兵连的军事比武中获得“训练标兵”称号。
新兵连的生活结束后,我被分到连队一班,该班由中队军事训练成绩较好的战友组成,是中队的“拳头班”。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做俯卧撑训练,我和战友左春龙都在面前放一只杯子,将汗滴到杯子里,等杯中的汗水达到一定高度训练才能结束。这种严酷的训练对于一名战士来说是必要且必须的,我们会因此变得意志坚强。
1994年5月5日,作为骨干,我被选拔到北京市总队训练基地,基地条件比较艰苦,训练内容主要以培养班长骨干为目标,所以被称为“轮训队”。轮训队训练要求更为严格,要求参训人员成为“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教练员,还要熟背各个军事动作要领,这些动作要领,即便在2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烂熟于心。
午休后的训练总是难敌困意,班长便命令犯困的人拿着警棍盾牌列队,顶着夏日骄阳在操场上围外圈跑步,还称之为“醒盹训练法”。每天训练结束前都要进行动作训练考核,一次通过才可归队休息,否则还要再一次轮流考核验收。有时考核通过的战士都吃上饭了,训练场上还喊声阵阵。
我的作训裤在做军事动作时经常扯破裤裆,用针缝了几次,还是会被撕开,最后缝不上了,干脆就当开裆裤穿了。后来用一块膏药从里往外粘上,才结束了开裆裤的生活。
军营生活,苦并快乐着。
8月5日,三个月的轮训结束了,参训队员每人拿到一本结业证书,至今我都认为这是我取得的证书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
1994年12月,部队迎来了95年新兵,我成了副班长,92年兵苏永伟任班长。我感觉自己在军旅生涯中前进了一大步,充满热情与期待地投入到新兵工作中,从那时起我开始对“管理”有了初步概念。
1996年12月,我们吃了在部队的最后一顿饺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该离开的时候了。挥手作别时,我发现,军旅生活已经深深地融进了我的生命。
多年过去了,很多曾经熟悉的战友联系不上了,但我时常想起他们。
战友们,这些年你们还好吗,真的好想你们,好想咱们一起生活过的军营。(作者:马向前)
本文作者马向前(左)和战友合影
本文作者马向前和战友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