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高学历人才在基层就很“慌”?这里有的是你大展拳脚的地方

2018年08月01日15:27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高学历战勤班”——

基层展拳脚 雁阵效应强

“嘀嘀嘀”……雷达探测仪高速运转。平均温度39摄氏度、没有中央照明、狭窄的操作舱内,高学历战勤班一号班的成员们挺直腰板端坐台前,正在执行训练任务。

探测军官张少平,时而按动按钮,探测危险目标;锁定范围后,截获军官何锋肉眼捕捉电子屏上稍纵即逝的小点,精确截获目标单位;锁定后,再由发射军官刘晓鹏快速计算弹道轨迹、速度等参数值,以提供准确发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排长李佳恒,帮助调整设备状态,完成任务动作……

表面来看,他们很普通,只需要点点按钮、做做测算;其实,他们很特别,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且作为地导部队的“大脑”,指挥协同各方,守护领空安全。自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10余项技战术相关革新项目,排除装备故障130余起。

部队等级转进。

“来了基层,正赶上武器更新,很多技术都得尽快掌握”

“当兵,本以为能手拿钢枪,干些粗线条的‘力气活’。”何锋入班前,曾满怀憧憬,但被分配到这几平米见方、黑乎乎的小操作舱里,心中不免失落。

“虽然手中操控的是昂贵的设备,但毕竟还是‘技术活’,专业不对口,一切还得从头学。”连长张少平,在学校时主修电气自动化,2013年加入战勤班后才发现,这里的工作是操控导弹控制中枢。

几年前,硕士毕业的军官,大多会选择留在机关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装备更新,科技力量日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中部空军地导某营所在师团制定《专才选拔标准》,在基层吸引来一批高学历人才,因才设岗。

高学历战勤班进行课题研究。

“来了基层,正赶上武器更新,很多技术都得尽快掌握。”来不及多想,何锋一头扎进舱里训练。每次训练,要摇动手轮上千次,即使手腕肿了,他也不敢偷懒,只为赶上任务进度;训后,他把教材、资料翻了一遍又一遍,学习心得先后写了十几万字……

“抽屉坏了,要及时修好;少了一个螺钉,必须马上找到”……在操作舱内,平日里亲和的师傅变得异常严肃。在张少平看来,师傅的严苛,源自对工作的热爱与对事业的忠诚;同样的信念也在张少平心中生根发芽。“为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其他的全不在乎。”白天完成训练课程,夜晚学习装备操作,课余主动研究打法战法,张少平进步飞快,很快成为一名能够独立操作的优秀探测军官。

基层一线才是高学历人才淬火加钢的试炼场。“以前谈‘技’色变。如今通过筑巢引凤,让高学历干部在基层也能一展拳脚,为科技兴军、科技强军注入了强劲动力。”政委周诚志说。目前,全团硕士以上高学历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6%,其中83%的高学历干部遍布各营的基层一线。

营长与张少平查看装备情况。

“理论是为了服务实践,出成果的理论学习才有意义”

“许多操作原理在课堂上学过,现在有了实操经验,反倒对理论的认知更加深刻。”何锋说,时间久了,操作渐渐熟练,又面临新的问题:机械的操作动作并不能保证次次成功,要实现精准捕捉、精准打击,仅仅闷头训练还不够。

从此,战勤班的成员们开始探索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经验修正理论的学习模式。“演习中,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时候,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战术调整。”刘晓鹏说。

大漠戈壁、黄沙漫天。2017年,一号班来到西北某地执行演习任务。新的地理气候环境、装备武器与作战模式,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演习中,“敌军”战机伪装成一架民航飞机,飞行在2万米高空。“这种情形,我们从没见过,开始并没在意,”张少平介绍说,突然,这架战机快速下降,一号班成员立刻戒备,仅用2秒钟就成功截获,之后又实现精准打击,荣立三等功!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剪影。

“打中的那一刻,张连长在舱里就哭出了声。”刘晓鹏说,此前,他们已失败了6次。“如果失败,人民就会受到威胁。”每每想到这些,张少平心里就多了一份沉重。

在战场上,每加快一秒,就能大幅提升生存几率。就为了争这几秒钟的优势,张少平带领战勤班成员,研究出一款用于快速计算安全距离的软件。由于设备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班内纷纷献计献策。之后,战勤班又连同技术人员,设计图纸,制作接线盒,对舱内通信线路进行集成化改造,提升了舱内操作效率。

“我们其实没做什么大事,只是把自身所学做出成果,用于实际。毕竟理论是为了服务实践,出成果的理论学习才有意义。”刘晓鹏说。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下阵地。

“知识一旦开始起作用,就会呈叠加效应,能量成倍增长”

一号班创新实践的尝试,还带动了全营的创新、学习氛围。高频助工景晓龙与两名战友一起开发了“三能一体”(能训练、能教学、能考核)模拟训练软件,后经测试与改进,已被多支部队运用,提升了新号手专业训练效能。

“知识一旦开始起作用,就会呈叠加效应,能量成倍增长。”刘晓鹏介绍说,有了理论知识背景,在实操中能发挥出更大的技术潜力。截至目前,一号班共走出3名博士、7名硕士,成为提升全营核心战斗力的加速器。

刚入一号班的李佳恒,年纪最小,“我虽没有参加过实弹演习,但在日常训练中,也收获不少。最近正根据实操体会,修改毕业论文,准备发表呢!”说起自身收获,李佳恒还有些“小骄傲”。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张少平维护装备剪影。

“有了他们,我们的队伍也逐渐从‘操作型’向‘技术流’转变。”士官胡鹏双说,军队面临改革,接下来很多“技术岗”将由军官操作转变为士官操作,士官队伍的学习压力随之而来。对此,一号班成员有针对性地为士官开设技术课程,整个营都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优良风气。截至目前,先后培养了9名干部技师、17名士官人才、26名操作号手,11人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

尽管高学历背景具备理论技术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短板。刘晓鹏说,由于自己加入队伍比较晚,年龄偏大,在一些需要快速操作和灵敏反应的任务中,有时不如年轻士官。“这就提醒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发挥能量。”

“这支‘高分高能’的高学历人才队伍,在未来将成为带领团队战斗制胜的关键。”师长管军介绍说。近年来,对标科技兴军、科技强军,以高学历战勤班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各项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促进战斗力升级和支撑部队战略转型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责编:王健(实习生)、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