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战场感知,需要一双“锐眼”

2018年10月29日09:1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新兵班展开手语教学。赵喆摄

“站住!干什么的?”一声洪亮的喝问,打破了山地密林的寂静。突然,几名新战士跃出,记者犹如进入“埋伏圈”。

10月中旬,记者深入第75集团军某旅新兵一营采访,正赶上新兵一连在野外开展“观察、报知与指示目标”课目训练。紧张的训练氛围,让记者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实战味。

该营教导员阳付成告诉记者,今年陆军新兵训练推行为期6个月的“先训后补”模式,新兵入伍训练课目内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其中“观察、报知与指示目标”就是新增课目之一,目的是培养新战士观察掌握敌情并向上级报告的能力,强化新战士的战场意识和协同意识。

“从营区走向野外,对新战士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战场意识的培养。”说起新兵训练,多次带新兵的阳付成感触颇多:以往新兵训练主要是完成队列、体能等共同课目,如今,“战时运用”“敌情观念”等意识需要更快地植入新战士的头脑。

几天训练下来,新兵一班新战士黄吉祥直呼“不简单”。他说,单就观察这一项内容,必须选择合适的路线、观察位置,既要便于观察又要隐蔽不被发现,还要准确判定目标距离。一次训练,他运用目估法,但因光线原因产生视觉误差,目标判定偏离了300多米。

隐蔽观察发现目标后,完成手语报知、协同班内成员行动等一系列动作虽然并不复杂,但对于新战士杨艳波来说,做好却并不容易。杨艳波坦言,自己第一次接触课目中的旗语、手语通信时,认为是“小儿科”,有点不以为然。然而,课目检验很快让他“撞了墙”。那天,杨艳波观察发现“敌”狙击手后,迅速用手语向战友传递情报,结果因手语指示不规范,全班误认为目标为“敌地堡”…… “如果在战场,战友们早已因为小杨的错误,付出了血的代价。”班长刘勇虎说。

吃一堑,长一智。杨艳波逐渐明白该课目训练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了电影《红海行动》中狙击观察员李懂与狙击手顾顺这对“最佳搭档”的精妙之处:熟练掌握“观察、报知与指示目标”课目,能更及时掌握战场敌情,有效消灭敌人。

“班长同志,无名高地西侧,发现2辆‘敌’轮式步战车正向我方运动。”训练中,新兵一班战士罗震威观察目标时,“敌”突然放出烟幕进行迷惑,只见他灵活变换位置,避开烟幕观察,而后准确报告了情况。他兴奋地说:“紧贴实战的课目设置,强化了我们的实战意识和战斗素养,为尽快适应部队实战化训练打下心理和技能基础。”

“如果观察中遭敌轰炸、炮击怎么办?”“发现目标后,通信中断,也无法通过手势、旗语报告时,如何将观察目标上报?”连队干部介绍说,这一课目展开前,他们要求组训骨干讲清该课目“实战中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么用,如何灵活运用,有什么效果”,并采取情况诱导问答的方式,不断提高新战士发现、判断、识别、印证、处理情况的能力。

“观察、报知与指示目标,在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旅领导介绍说,课目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军事地形学、通信设备使用、伪装潜伏等内容,目前新战士只掌握了一些简易通信和判定目标方法。下一步他们将结合专用装备和器材进行授课,教授利用密位公式进行计算,依托陌生地形、仿真目标、光电辅助器材展开训练,确保在新兵入伍训练中将该课目训全、训实、训好。

眼睛瞄准战场,新战士的训练劲头更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新战士在业余时间悄悄“备战”,休息时间加练已成为自觉。

战场意识要从“兵之初”抓起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士兵随时可能需要为上级特别是各种技术兵器指示目标,以充分利用各种火力有效打击敌人。因此,观察、报知与指示目标的能力,已成为战士走上未来战场的必备实战技能,其中蕴含的联合作战意识,是每名战士必须具备的一种作战素养。

今年陆军新兵训练推行为期6个月的“先训后补”模式后,将“观察、报知与指示目标”列入新兵入伍训练课目,体现的不仅仅是入伍训练从“齐步走”打基础向“能战斗”强技能的转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系作战条件下的战场意识培养,已然渗透到“兵之初”。

未来战争无“联”不胜。作为普通一兵,从“兵之初”就必须植入为“联”而练、为“联”而谋的战场理念。从入伍训练课目开始就培养体系思维,目的就是进一步紧实各作战单元的基础训练,从“兵之初”就锤炼联合作战素养,提升战场意识和协同观念,锻造能制胜未来战场的打赢尖兵。(陈典宏)

(责编:赵苑旨(实习生)、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