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能拼善谋的“试验先锋”

——记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副研究员杨轶

2019年01月10日08:37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杨轶正在检查设备。曾佳 摄

飞雪时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寒气袭人。已在试验场里忙碌了四五个小时的杨轶,挂念的却是几公里之外负责靶点任务的战友:“他们的身体能否吃得消?”

杨轶是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副研究员、外场试验大队大队长,这是他2018年第三次赴西北戈壁执行外场试验任务。

从西北戈壁到南海岛礁、从黄渤之滨到西南边陲,10多年来一个个地标标注了他的足迹,也见证了我国某高新装备的发展历程。

2001年,杨轶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外场试验工作。他说,大型综合技术外场试验涉及多项关键技术验证,来不得半点含糊。

一次试验中,负责数据采集与测试的杨轶和战友们,在高18米的简易平台上等待测试时机。雪后天气异常寒冷,由于平台空间有限,加之担心活动干扰光路通视,他们连脚都不敢跺一下。四五个小时后,他们都被冻成了“冰疙瘩”。

要想获得看得见、靠得住的验证结果,必须有大量有效的一手数据。

为了监测数据,杨轶和战友们有时必须在凌晨两点起床去观测点,错过了就只能等第二天;有时则要在酷暑中蹲守四五个小时,脖子经常被晒得脱皮。

行李箱放在家中的显眼位置,杨轶随时准备出发。这些年来,他参加了30余次大型外场试验任务,圆满完成承担的各项关键技术攻关和验证工作。

“看着能打管用的装备交付部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杨轶笑着说。

每到岁末年初,杨轶就开始盘算新一年的试验计划和时间安排。自2013年起,他开始接手外场试验现场指挥调度工作。方案设计、技术对接、物资保障……作为项目“指挥员”的他工作千头万绪。

最让他头疼的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专家,即使是对同一数据都有不同专业的考量,拍桌子是常有的事。试验大队技术总顾问杜少军说:“试验中问题的解决、项目的推进靠实力说话,首先你要让人家服你。”

杨轶坚持从大局出发,有问题集思广益、有困难敢为人先、有矛盾不偏不倚。试验大队副队长张烜喆说:“杨轶把个人得失看得很淡,做事兢兢业业、处事公平公道、待人谦和坦诚,这样的人我们服。”

在一次试验任务中,杨轶突然发现监控点出现异常状况。他当机下达指令应急处理,避免设备受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过硬的实力源自重大任务的磨砺。从岗位操作到数据收集,从全系统技术状态判断到数据综合分析处理,杨轶经历了外场试验中的各个角色,熟知试验各关键节点和“卡脖”问题,光问题记录本就有30余个。

2000年,杨轶的母亲被查出身患癌症。此后,光化疗、放疗就做了几十次。母亲的痛苦、父亲的无奈都是他内心难以承受的愧疚。家庭的困难,杨轶很少在同事面前提及,也从未因此缺席过一次外场试验任务。

2015年,杨轶的母亲去世。来不及化解悲伤,接到任务的杨轶又带队赶赴西北外场。他说,为了国防事业,前辈们付出了毕生心血,现在他能做的就是把团队的事业传承下去。(杨彦青 贾朝星)

(责编:赵苑旨(实习生)、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