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全球头号军火商”缘何购买别国武器?

2019年03月29日10:04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全球头号军火商”缘何购买别国武器?

  米格-29战斗机(左上);意大利G-222型军用运输机(左下);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右上);以色列“幼狮”战斗机(右下)

  长期以来,美国扮演着“全球头号军火供应商”的角色。美国的武器系统小到自动步枪、防护设备,大到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航空母舰等,其性能和水平大都位于世界前列。但是,不少官兵和军迷也可能会注意到,在大量外销军火的同时,美国也在不断购买别国的武器装备,是北约五大军品进口国之一。

  今年初,美国陆军要求国会以3.73亿美元价格,在2020年前从以色列采购2套“铁穹”防空系统,用于为地面部队提供反无人机、迫击炮、火箭、火炮和巡航导弹的能力。自2011年以来,美国已经向以色列支付了14亿美元,用于研发“铁穹”防空系统。那么——

  引入先进武器 完善自身军备

  集“他人”之所长

  美国从其他国家引进武器装备的做法由来已久。独立战争时期,美国从法国方面获得军事援助,二战期间从英国租借了喷火式战斗机,20世纪80年代曾引入以色列“幼狮”战斗机作为假想敌战机使用。如今,他们又准备从以色列购入“铁穹”防空系统。

  美国购买别国武器的原因之一,就是集“他人”之所长,补本国之所短,不断充实完善自身军备力量。

  以购买“铁穹”防空系统为例,美国在综合军事实力上虽强 ,但近程防空系统一直是其短板。驻扎在中东地区的美军,面对武装分子的火箭弹、迫击炮袭击,应对办法不多。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能拦截来自加沙地带的火箭弹、迫击炮弹,成功率较高。所以,美军需要购买这一“神器”弥补自身短板。

  以各种枪械采购改进为例,大家所熟知的M240机枪,其实是比利时FNMAG机枪的美国版,由于性能出色,它甚至取代了之前美军经典的M60机枪;美海军陆战队装备的M27自动步枪,实际上是德国HK416步枪的改进型;美海豹突击队使用的P226手枪、MP7冲锋枪等武器,很多都源自德国枪械。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G28狙击步枪、意大利伯莱塔M9手枪、瑞典AT4火箭筒、法国海豚直升机、比利时M249机枪、SCAR突击步枪等,都被美军广泛采购并引进。

  美国购入别国武器系统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们认定别国拥有了比自己更为先进的武器。这时,美军便会想方设法购入用于研究分析,一是提高本国研制类似武器的能力,二是用于研究寻找克制这类武器的方法。即使没有直接途径购买,他们也会千方百计找到获取该先进武器的突破口。

  冷战时期,美国一度青睐苏联的武器装备,但一直难以获得相关军事技术。1953年,一名外军飞行员驾驶苏制米格-15战斗机叛逃到美国管辖的空军基地,终于让其“美梦成真”。随后他们将这架米格-15战斗机运送回国,对其构造和系统进行分析,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正在研制的F-100、F-102和F-104战斗机身上,提升了这些战机的性能。

  模拟对手战力 探索破解之道

  充当“磨刀之石”

  在美国内华达沙漠的内利斯空军基地,曾有这样一支部队——美国空军第4477“红鹰”假想敌中队。他们通过装备假想敌国家武器装备、假扮假想敌军作战,来为美国空军提供“磨刀石”,帮助其学习和积累空战经验。

  当时美军进口的很多武器都安置在这里,比如苏制米格-17、米格-21、米格-23等。美军组织飞行员驾驶本国现役战机,与之进行接近实战的模拟对抗训练,不断提高飞行员的空战能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秘密购买了米格-29战斗机和苏-27战斗机的发动机,用于数据测试,旨在通过研练知己知彼。此后,在内华达沙漠进行的“红旗”演习中,米格-29战斗机扮演蓝军角色,与美国空军飞行员面对面过招。正因为有了这些接近实战的演习淬炼,在科索沃战争中,美空军才能在和南军米格-29战斗机对决中获得胜利。

  海湾战争中,美国领教了“飞毛腿”导弹的威力。当时一枚从伊拉克境内发射的“飞毛腿”导弹跨越边境,击中了位于沙特阿拉伯北部的美军军营,导致28名美军士兵死亡,50多人受伤。

  为抗衡“飞毛腿”导弹,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秘密购买了该型导弹,在导弹上安装假弹头和传感器,监控搜集发射后该型导弹的定位精度、飞行速度、状态高度和轨道情况等信息,寻求并制定出相应对策,提高美国“爱国者”导弹的拦截率。

  俄罗斯的SS-N-22“日炙”超音速导弹一度让美国十分 “头疼”。为化解威胁、寻求破解之道,美国从俄罗斯一家设计局购买了Kh-31A型空舰导弹,改造为MA-31靶弹,将其作为拦截试验靶标,组织超音速反导弹演练对抗,提高了自身反导能力。

  节省研制费用 缩短研发周期

  以“近水”解“近渴”

  常言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武器采购方面,美国一直奉行“近水解近渴”原则,只要是本国尚未研制生产却急需的武器系统,便直接从同盟国购入,既省钱又省力。譬如英国的“鹞”式战斗机、欧洲的EH-101多用途直升机、以色列的导弹、新加坡的零配件、日本的电子产品,都是美国军购清单上的“熟面孔”。

  20世纪60年代,“鹞”式战斗机的原型机刚研制出来,美国便凭借敏锐的嗅觉意识到,这种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蕴藏着巨大潜力,第一时间购买了6架原型机进行研究。3年后,“鹞”式战斗机正式在英国空军服役,美国当即购买了100余架,经过局部改动后命名为AV-8A。后来,美国相继研制生产出AV-8B战斗机和AV-8B夜间战斗机等多种型号,“鹞”式战斗机在美国“生根开花”。最具戏剧性的是,鉴于改进后的“鹞”式战斗机技战术性能优异,英国空军反而从美国购买了部分AV-8B战斗机。

  除对所购的别国武器系统进行改造外,很多情况下,美国还直接将国外先进的武器系统挪为己用。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发生产的“瞪眼”炸弹,是一种防区外精确制导炸弹。它采取复合制导方式,射程90千米左右。因为颇称美国空军心意,很快被列入美军采购清单。2003年巴黎航展上,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干脆用“在许多诱惑面前,美空军选择了我”作为广告词。

  美国这种“拿来主义”式购买别国武器的行为,客观上减少了一些常规武器系统的研制费用,降低了成本。比如美国的中型运输机C-27J,是由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的G-222型军用运输机改进而来;美军M1系列主战坦克的120mm滑膛炮,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同款明星产品改进而来,通过换装美国设计的直立楔式炮闩,追加炮身热套筒以及大型圆柱状排烟装置等,让德国炮摇身一变有了“美国血统”。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从头研制这些武器的话,动辄需要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的费用,加上长达数年的研发时间,肯定难以快速形成战斗力。对部分武器装备进行外购,美军就能将大笔研发资金投入到本国军火商的尖端武器系统研发中去,制造出更先进的武器,使美军在与别国武器装备的对抗中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总而言之,美军现役武器的先进程度,也部分来源于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性选择。在“卖出去”的同时不断“买进来”,就避免了闭门造车,时刻保持着与世界先进武器装备接轨,这也是美军大部分武器装备先进程度长期处于“领跑”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版式设计:梁晨

  制图:钟翔超

(责编:黄子娟、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