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弘扬先烈精神服务人民

2019年04月04日08:3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至,祭先烈。连日来,全国各地缅怀英烈的气氛日渐浓厚,从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遍布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再到互联网上的专题网页、论坛,都成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精神家园。人们在祭奠中重温民族记忆,激荡家国情怀,从先烈那里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

  回望神州,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革命先烈把生命献给了他们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只留下一个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名字,一行行简短而又厚重的事迹。他们“视死忽如归”,用热血和牺牲,捍卫着自强自尊的沃土,繁育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奠定了我们今日国泰民安的基础,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民族精神。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珍惜现在,更是为开创未来。为纪念先烈、表达尊崇,人们为烈士们修筑了纪念碑、纪念馆、陵园等,成为一座座承载着先烈精神的丰碑,是一部部凝固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面面激励后人为理想而奋斗的旗帜。今天,先烈们融入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已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瑰宝,是伟大中国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深厚基石。哲人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作为后辈,我们必须将其赓续传承下去。

  英雄因崇高而不朽,精神因传承而闪耀。“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今天,当人们走进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时,仍然能听到《王杰的枪我们扛》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这是历史的回音,是心灵的碰撞,更是精神的传承。实践证明,时间的流逝不仅无法遮住一种伟大精神的光芒,而且还使红色文化的底蕴愈加深厚。如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早已融进新时代青年的灵魂,成为一支部队永恒的精神标记。

  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在革命老区江西省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村支书龙福明为帮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牵头成立了丝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蓝莓种植基地,入股的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祖辈为了革命理想马革裹尸,后人则为家乡的建设和振兴添砖加瓦,传承的故事在广袤的红土地上俯拾皆是。事实上,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也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有人说:“把革命老区建设好,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诚如斯言!“终期于尽”的先烈们,在后人的慎终追远中得以不朽;继往开来的后人,从先烈的遗志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时空流转,变换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基因血脉。回顾走过的路,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不单单是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更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珍贵历史,一曲曲壮怀激烈的奋进号角。今天我们缅怀先烈,就是要将他们的精神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努力完成先烈未竟事业的征途上扬鞭奋进!(吴保民 齐敦林)

(责编:李方园(实习生)、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