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点燃思想深处的“烽火”

武警新疆总队某特战支队开展主题教育清除和平积弊新闻调查

2019年05月24日08:2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武警新疆总队某特战支队特战队员在滚滚沙尘中进行极限体能训练。 肖昆南铁 摄

战斗可能就在下一秒打响,你准备好了吗

去年,开训第一天,武警新疆总队某特战支队支队长王刚从单杠翻下,稳稳落地的那一刻,围观的官兵中并没有立刻响起掌声……

一名年轻战士坦言,当时有些被“惊呆”:已经46岁的王刚,能够干净利落地完成单杠三至五练习,实属不易。

更让官兵们感到震撼的是:支队长并不需要证明自己——他是闻名武警部队的“特战王牌”、“八一勋章”获得者,入伍25年来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2次……

那么,王刚想要干什么?

在以前,开训第一天,单位主官往往是提提要求、做做动员。可这次,46岁的支队长用自己的行动给这群年轻的官兵传递了一个信号:“从今天起,我合格的课目,你们必须合格。”

“有敢上刀山的排头,就有敢下火海的排尾。”率先垂范犹如一道无声的命令,比有声的命令更让战士信服。开训的生动一课,让年轻的官兵们对和平积弊有了更多反思——

多少次,训练时满足于凑齐人数,熬够时间;

多少次,走过场、跑程序,精力放在“人不掉皮、车不掉漆”上;

多少次,打实弹也是为了应付考核、完成弹药消耗,不放心的弹不打,不放心的人不上……

“其实,兵随将转,作为指挥员、带兵人,我们最应该反思自己身上的‘和平积弊’。”主题教育的一次讨论中,王刚清醒地说,和平积弊是一支军队最大的腐蚀剂。沉溺在和平积弊中的指挥员则是一支部队最大的“反拉力”。

指挥员的性格、作风、能力等,往往是部队的一面旗帜。指挥员钻训研战,部队就会大兴实战化之风;指挥员身上没有“和平做派”,部队就不会有“和平套路”。正所谓:“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

一位老兵曾感慨道:“战争年代跟着能打仗的将军,那是福气。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到许多本事。”可以肯定,如果今天上战场,官兵可以选择的话,都会追随能打胜仗的战将,谁也不愿意跟着那些身患“和平病”的指挥员。

“战斗可能就在下一秒打响,你准备好了吗?”王刚说,“这一问,先不要问官兵,先问领导;先不要问基层,先问机关。”如今的军事训练,每周第一枪先从首长机关开打,军事训练考核先从首长机关开始,战备训练先看首长机关,在这个支队已经成为习惯。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什捷缅科大将曾说过一句名言:“战争到来,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时期的将军。”而对此,支队党委“一班人”想得更深:淘汰要在战争来临之前,没有打仗的本事,就不要占着打仗的位子。

5月初,一场红蓝对抗“战斗”中,率队出征的某机动大队大队长冉鹏程,让对手吃了不少苦头,更让对手竖起了大拇指。

可谁能想到,这个让对手佩服、获上级肯定的优秀军事主官,曾是一名政治工作干部“标兵”,甚至曾两次递交转业报告……

支队领导告诉记者,尽管资历、年龄不占优势,但英雄不问出处,支队党委选择冉鹏程就是因为他真心练兵备战、研训研战。

“赏一人而三军乐,罚一人而三军震。”支队领导说,去年支队88.3%的立功受奖指标,直接用于训练奖励。

有为就有位。如今,抓训练谋打仗已成为这个支队每一名官兵的自觉行动。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你具备一招制敌的能力吗

0.65秒,也就是人眨一次眼的时间。

0.65秒,也是某中队小队长朱伟从出枪到完成瞄准、射击的用时。

在军人的哲学和眼光里,这0.65秒,在战场上意味着先机,甚至意味着胜与败、生与死。

“0.65秒是如何练出来的?”记者问朱伟。

“两年来每天1000次快速出枪练习,是我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这么苦练是为了什么?”

“我可不想战场上敌人开枪比我快。”朱伟摸摸后脑勺说,我们支队长最常说的话就是:在战斗中,哪怕慢了0.1秒也要付出血的代价。

“战争打响,谁会端着玩具枪上战场?这样的事恐怕不会有。因为战场是真刀真枪的生死较量,玩假的会立时丧命。”支队领导坦言,“但如果仗一时打不起来,会不会有人玩花的、弄虚的,这就很难说了。剖析一下这种现象,对清除和平积弊会有启发。”

这个支队的官兵在一次战法研究中发现:外军在近几场战争中总结得出,战术技能对于战场生存的贡献率不到30%,更重要的是具备敏锐的作战意识。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你具备一招制敌的能力吗?真正的战斗是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训练场上的好成绩不代表战场上能打胜仗。”支队长王刚道出自己的思考。

如何划好训练场和战场之间的那个等号?体能强化日、魔鬼训练周、野战生存月,越野训练设在沙漠、侦察训练设在闹市、攀登训练设在悬崖……一次次打破训练常规,一次次突破训练极限,让一茬茬特战队员锻出了钢铁意志、打造了钢筋铁骨。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和平积弊的魅影,仍然在练兵场上若隐若现,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军委首长反复强调,要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千万不能让战备训练成为花架子,不能让演习演练流于形式,不能让“能打仗、打胜仗”成为一句空话。正如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痛斥的:“所习所学通是一个虚套,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

盘点近几年的实战化训练,从支队机关到基层官兵,感触最深、做得最多的就是拿“和平积弊”开刀:以前强调手榴弹投掷要投得远、投得准,却往往忽视手榴弹的作战运用;训练时片面追求米数、环数和弹药消耗量,训练实效却不太深究……

训战一体化,要靠考核来“桥接”。一名老兵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战争是大考,平时考核就是模拟考试。备考脱离实战,那是“车跑偏了”,必须调整方向;组织考核倘若脱离实战,好比“路修偏了”,祸害更甚。

采访中,该支队的群众性练兵比武考核让记者印象深刻:

比武开始前1分钟,所有人都不知道:今天要考哪些人,考什么,怎么考?

那么,谁知道?电脑——随着鼠标轻点,系统随机抽点支队全体官兵,随机确定考核课目。

“考核是根‘指挥棒’,机关考得真,基层训得实。”支队作训科科长张贵新说。以前,考核时常出现标准不高、考得不严、打人情分、暗箱操作搞平衡……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战斗力不好”。

现在,该支队构建起一整套精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长短优劣一“考”了然,“少数尖子过招的擂台赛”变为“人人参与的团体赛”。

无独有偶,一位在这个支队刚刚参加完民主生活会的总队首长,走进训练场。现场随机抽考48名官兵体能,全部优秀。抽考4个小队射击,全部良好以上。

临走前,首长意味深长地对王刚说:“看到这些,我心里才踏实了,知道你们的心思放在哪里了。”

面对训练的高风险,你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了吗

眼瞅着特战九中队下士陈昊东,在高墙钢丝滑行中失手摔下,中队长周振心里一揪。

痛!自己的战友小臂骨折三截。苦!正是练兵好时节,出了这样的变故如何向支队首长解释?中队的训练要不要暂缓?

拿着送医转诊单,走进支队长办公室找王刚签字,周振恨不能头顶一个钢盔。

“只要你们按大纲要求训,照规范要领练,有时发生训练伤是正常的。不要怕,只要任务需要,该怎么训就怎么训。”王刚一席话卸下了周振“头顶的包袱”。

毋庸讳言,安全问题至今仍像一道“紧箍咒”,让一些单位在训练上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周振坦言:搁以前,这事就“大”了,安全工作出问题,影响的是中队整体考评排名。

诸如此类的做法,无非是为了防事故、保安全。然而,越消极保安全,往往越不安全。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不苦练不仅不能提高本领,还会出事故。”被动地“保”,换来的充其量是表面的、暂时的“不出事”。一遇陌生环境、意外情况,事故概率只会上升不会下降;真等上了战场,训练的“欠账”更是要用鲜血和生命来偿还。

“面对训练的高风险,你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了吗?这个‘准备’要靠党委的担当来支撑。”王刚袒露心声,党委领导解决好训练与安全、政绩与事故的关系,不以事故定乾坤、不搞一丑遮百俊,基层官兵才能真正撸起袖子抓主责、甩开膀子谋主业。

如今,这个支队党委对待训练安全问题态度明确: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违背规律盲目蛮干,也不以安全为由终止或取消险难课目训练。

说来也巧,今天的周振“成了”昨天的陈昊东——

为了进一步提高“抓绳攀登”的成绩,周振在全中队官兵面前率先示范,为了让大家看得更细致,他一个大幅屈腿收腹,双臂用力引体向上,不料却因发力过猛导致右大臂脱臼。

不能带着队员一起练,周振只能打着石膏奔走在训练场上。战士们默默看在心里,训练中却用上了十分的劲儿。

在第一季度按纲建队考核中,特战九中队军事训练成绩突出,综合评定排名前三,中队门侧的流动红旗格外耀眼。(记者 柳刚 李蕾 记者 王国银 邵大涛)

(责编:李方园(实习生)、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