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网红被”背后的军人好样子

2019年05月30日09:15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张淞硕所在部队进行战术训练。杨兴博 摄

本能举动,让他们走红网络

张淞硕“火”了,英俊帅气的面庞,“一看就有军人样儿”,打听他的人越来越多。

张淞硕是军人后代。父亲张强曾在部队工作27年,是全军二级英模。孩提时代,父亲的言传身教塑造了张淞硕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信条。子承父业来到部队后,他始终在加速奔跑,在训练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士兵的身份可以平凡,但思想不能平庸。”张淞硕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入伍第二年,他就当上班长、入了党。第三年,就以集团军部队总分第一名的考核成绩被确定提干。

2016年8月,父亲张强用自己的生命挽歌给张淞硕上了最后一课。那天,由于连续多日宣讲和撰稿,他突发疾病倒在了前往宣讲的路上。第四次躺在抢救室,他没能战胜病魔,临走前,手里还紧攥着67页讲稿。一名军人即便倒下也要保持冲锋的姿态,张强用实际行动再次教育张淞硕如何做一名“大写的军人”。

回过头再看那床“网红被”,棱角分明、方方正正的外表,并不是刻板和教条,而是张淞硕本能性地自然流露。没想到在网络时代成为网民讨论的热门话题,无形中给网民打开一扇了解军营的窗口。

这样的“成名”方式,张淞硕不是第一人。

一次,武警北京总队一支队十八中队战士在奥林匹克公园执行完执勤任务乘地铁返回途中,被乘客拍下一张整齐列队候车的照片,走红网络。由于站姿笔直、列队整齐,有人质疑是摆拍。战士的回应很幽默:我觉得我们的站姿已经很随意了。当被问及在非执勤时间,部队是否对排队候车的站姿有要求时,一名战士说:“没有要求啊,只是一种习惯。”

今年5月的一天,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西侧执勤哨位,两名武警战士如往常一样顶着烈日站岗执勤。本以为是极其平常的一天,一名7岁萌娃把他俩送上“热搜”。当天监控拍下暖心一幕:小男孩和一名女性长辈路过哨位,男孩被哨兵吸引,在与家长短暂沟通后,手握饮料来到哨位前:“叔叔,辛苦了,请你们喝牛奶(饮料)!”

凡此种种,都不是刻意为之的“走红”,而是由于军营的日常与大众生活的反差而衍生的暖心故事。去年,反映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六连戍边故事的报道《我站立的地方》刊发后,六连官兵致信媒体的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火了,西藏边防军人火了。没想到,我们做的分内事、平凡事,能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致认可。

从历史走来,这些好传统没有丢

张淞硕所在旅地导二营教导员张可一直琢磨着一件事,能否借机搞一堂教育课,让官兵回溯我军的优良传统作风,对照自身找差距短板。说干就干。一堂名为“点赞不同时代军人好作风”的教育课开讲了。

中士张国锋喜欢看红军长征的书籍,对那段历史如数家珍。他说:“长征时,先人后己是红军共同的选择。记得有个红军过草地时,分到了干粮舍不得吃,行军途中遇到饥饿难耐的路人,瞒着战友把干粮给了他们,自己每天吃些野菜、凉水充饥,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直到路人来还干粮袋,大家才明白事情原委。”

“解放战争时期,很多部队所到之处,都自觉做到:水缸不满不走,院子不净不走。当时,有支部队进驻天津,战士们饥肠辘辘,街上商店无人看守,放着许多罐头、饼干,但大家不为所动,全部封存上交,夜里下雨,战士们浑身湿透仍坚持露宿街头,无一人闯进民宅。”排长赵国鑫说。

从历史走来,军人的好样子通过大家的“群像”描述逐渐清晰。

上士贺可杰最近一直关注“刷屏”的老兵张富清。“老人在革命年代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转业后深藏功名,在地方默默无闻作贡献。脚踏实地,不慕名利,完美诠释了军人本色。”

“作为普通一兵,我要对军人非因公外出可着军装的规定点赞。这身军装虽然只是军人样子的一部分,但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言行。”指挥保障连上士刘云岭说,有次外出偶然救了一个差点被拐卖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父母后来联系上他,说孩子至今对穿迷彩的人十分亲切,有时候见到还会敬礼。这让他很受触动,感到老百姓对这身迷彩的感情没有变。

上等兵李晶超把关注点放在了“网红”老兵身上。“网红被”的事传开后,他上网搜索老兵宋广元的信息,深深被这位从战争年代走来的老革命所震撼。李晶超说:“一日为兵,一生都将打上军人的底色。无论现役还是退役,这群人身上的那股劲儿不会褪去。我忘不了老兵吕保民徒手勇斗歹徒时的孤勇,忘不了自主择业干部谢彬蓉扎根大凉山支教的奉献。”

……

总结发言时,张可感慨地说:“与其说是一床被子走红,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在感染着大家。这种精神就是军人的灵魂,它浇铸出一种流淌于血液、融化为人格的军人好样子。”

近些年来,随着军营越来越开放,在社会的广角镜头中,军人越来越走近大众的视线。

一块黑板火了。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的一块黑板上写着:“你们只管好好学习,祖国由我们守护。”群众知道,这是军人的“特有格式”。

一个光背的身影火了。在桂林漓江跳水勇救落水儿童的叶芳强,只留下湿漉漉的光背身影和人们的赞叹。群众懂得,这是解放军做好事不留名。

病号房的“豆腐块”、机场车站里的“一条线”、安保站位上的“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正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加深人民对子弟兵的信赖和崇敬。

这件事让张淞硕再次审视自己。他说:“叠被子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对我而言,这是有意义的事、该做的事;对网民来说,这是诠释军人好样子的新注解;对于广大战友来说,这更应该理解为对过硬内务作风的一种形式拓展,既是价值体系牵引,更有本色传承担当。”

“刷屏”背后是过硬本领

朱日和演习、国际军事比赛,最美逆行、最帅军姿、最燃征兵宣传片……近年来,在新闻热搜词中不乏军营元素,在众多报道中,中国军人、中国军队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

一直以来,外界不吝对军人的溢美之词:军礼最有样,军姿站得棒,军人是榜样;祖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冲锋陷阵第一线,抗震救灾最前沿……对于这些,军人自身有清醒的认知。该旅参谋长蔡瑞民说:“刷屏只是表面,真本事才是军人的根本。军人好样子既体现在日常生活、训练、执行任务的细节之中,更体现在能打仗、打胜仗的真本事上。”

一级军士长李政是该旅的响当当的技术骨干。入伍25年来,他立足现有装备学习信息化知识、钻研信息化技能、驾驭信息化装备,18项技术革新成果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成功秘诀是什么?”李政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夯实立身之本的紧迫感。”熟悉李政的战友知道,他对钻研技术有股痴迷的劲头。一次,为了研究一种“战车状态监测系统”,他在技术室里闭关一个多月。研发成功后,他蓬头垢面地直奔旅长办公室报喜,把别人吓了一大跳。常来旅里开展装备巡修的厂家工作人员最怕他。为啥?一怕他“吹毛求疵”地“挑刺”;二怕他没完没了地提问。李政对这些不在乎:“外界的声音不重要,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军人就得练就过硬本事,为谋打赢尽一份力,厚实随时迎战来犯之敌的底气。”

“提起‘金头盔’,大家都知道蒋佳冀,提起‘时代楷模’王锐,大家知道这个普通一兵的不凡成就。他们的走红给人更多的启迪。”蔡瑞民说,“网红被”带来的正能量效应让人欣慰,但他更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部队、了解军人,了解强军征程中全军官兵练强打赢本领的实践。

的确,军人生来为打赢,一切好作风、好样子的最终指向是谋打赢。从抗日战争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抗美援朝把“世界最强大对手打回谈判桌”,从“两弹一星”惊天出世到神舟飞天、“蛟龙”深潜、航母下水,军人用真本事赢得赞叹;从抗美援朝“黄继光飞身堵枪眼”,再到和平时期抢险救援“人民子弟兵为人民而战”,军人用真打实干赢得信任。

“军人好样子”是什么?调查中,有的官兵说,是练出一身肌肉块,打遍天下无敌手;有的说,是驾轻就熟用好武器装备;有的说,“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硬核”……大家形成共识,“硬核”就是过硬的核心能力,就是打胜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军人成为正能量“网红”,在社会视角的镜头中立体呈现中国军人的好样子,掀起一波波流量热潮。这是社会尊崇军人的良性效应,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演训场上的明星,比武场上的冠军,是当代军人更应当向往的坚定追求。(王聿开 杨光 孙佳兴)

(责编:李方园(实习生)、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