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与某特战旅从各自为战到换位思考、专业互学——
雄鹰习虎步 猛虎谙鹰语
“某型直升机最大吊挂载荷×千克,机长×米……”初夏时节,笔者走进南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特战一连连长黄鑫正组织官兵学习直升机作战性能。
而在不远处的另一个营区,飞行教室内,某陆航旅直升机一营营长段玉涛正在组织全营飞行员进行特战战术手语教学:“左手举至头上,掌心盖住头顶,这样的手势是‘掩护我’的意思。”
眼下正是部队战术训练的黄金期,缘何这两支部队却在另一兵种的专业基础上发力?
“不夯实‘跨专业’的基础,难有一体化的战术。”某特战旅领导一语中的。据介绍,随着部队调整移防,某特战旅和某陆航旅如今营区毗邻,为两个兵种间开展协同训练提供了“地利”。仅去年,他们在一起开展协同训练的时间就是此前两年的总和。
然而,“联手”过程中也暴露出协同训练中组织指挥统筹不周、作战细节考虑不全、战术配合衔接不紧等问题,双方屡屡被一招一式上的协同弱项“绊住手脚”。
谈及“联不上”的隔阂,黄鑫记忆犹新:一次协同训练,直升机搭载10余名特战队员“深入敌后”,飞行员选好机降地点着陆,可特战队员离机后发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根本无法有效隐蔽,最终因过早暴露行踪导致行动失败。
复盘检讨,特战队员把“败因”甩给空中力量,可飞行员并不买账:“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的野外地域着陆,是出于对机降安全的考虑……”
“平时训练只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真到打仗时怎能了解友邻所需?战时再‘搭积木’,难以发挥‘1+1>2’的整体效应。”一番讨论之后,大家颇多警思。
去年底,两支部队的指挥员与训练骨干聚在一起,根据各自任务特点和训练需求,共同商定新年度训练计划,在训练课目、时间、内容上实现有机融合,为深入推进双方协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方案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最终还要同队友一起定夺。”双方结合新大纲要求,针对协同训练中涉及的侦察渗透、火力打击、兵力投送等作战细节进行探讨,根据实战需求对训练课目的内容要求进行细化完善,确保从一招一式联起。
“以往空中投送课目训练,能规避‘敌情’的运输航线就是最佳航线。而如今,还要尽可能为特战队员争取作战优势。”某陆航旅作训科科长王瑞雪坦言,在日常飞行训练中,他们将完成任务时限、便于隐蔽突袭、提供火力掩护等特战官兵的作战需求融入训练背景,并作为考评的“硬杠杠”。
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练。随着联不通、看不远、打不准等一系列协同训练中暴露的问题逐渐破解,联合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两支部队的一体化作战能力也水涨船高。在前不久的一次中外联演中,两支部队的参演官兵通力合作,对“敌”据点进行多路立体攻击,圆满完成任务。(陈晨 周天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