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演兵场上,我们还有多少“习以为常”

2019年07月26日10:3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演兵场上,我们还有多少“习以为常”

吃饭穿衣也要符合打仗要求!

面对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第966医院的创新之举,记者陷入深思: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锻造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是当前全军各部队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推进实战化训练,必须改掉不符合实战要求的习惯做法、沉疴积弊。如今,还有哪些习惯没有纠治?还有哪些积弊需要消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多个基层部队进行调研采访。

不倒出鞋里的沙粒,就翻不过实战的“大山”

“忽略了战场实际,平时训练成绩再好也没用!”第79集团军某旅王牌炮长、“翠岗红旗连”四级军士长王权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在最拿手的单兵综合作业上失手了。

“一个月后按照新大纲标准进行专业考核!”今年初,连长许路宣布的消息让战士们的心都提了起来。大家都担心的事,在王权利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在之前的考核中,王权利是何等风光——单兵综合作业用时整整甩了第二名1分钟。

“这不是三指捏田螺——手拿把掐的事嘛!”可王权利却忽略了一条新规定:新大纲要求部分课目训练人员作业时的心率达到110次/分钟以上。

考核中,由于心跳较快,在操作台上装定分划时,王权利的手不自觉抖了一下。就是这一抖,导致原本一次就能够装定好的分划装了两次,时间耽误了十几秒。

考核结果可想而知,王权利以总成绩0.33分之差,与第一名失之交臂。

“不倒出鞋里的沙粒,翻不过实战的‘大山’,未来信息化战争容不得半点沉疴积弊。”调查中,该旅领导发现,不少官兵实战化意识不强,源于没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还在用旧习惯去适应新战场。

前不久,该旅组织班排台站协同考核。一连考核接近尾声时,二连正组织导调火炮准备进入待考区。这时,导调员突然将对讲机调整至三连工作信道,并下达考核命令,这一下可让三连官兵慌了手脚。

由于雨后场地泥泞,加上原本估计的考核时间是在下午,导致三连装配载用的背囊和单兵帐篷还整齐地摆放在宿营帐篷里,仓促应战的三连在物资装配载这个环节上整体超时1分钟。

“往年考核不都是按照建制序列吗?”三连官兵自觉输得委屈,可导调员的一句话却把三连官兵弄了个大红脸:“敌人难道会按照建制序列攻击?”

有过类似尴尬的,还有下士刘东雨。以往在拆卸炮闩这个课目上,刘东雨未尝败绩。原因无他,凭借入伍前在工厂学习的经验,他习惯性地将炮闩中间零件结合紧密的部分打磨平滑,效果不亚于上了一层润滑油。

可在一次考核中,刘东雨却吃了亏。按照新大纲规定,炮手与瞄准手专业进行融合,时间变得更加宽松,但要求参考人员将炮闩装到炮上。

由于平日里重技能轻体能,和刘东雨一组的两个人使尽全身力气才勉强将炮闩装上,险些超出了考核时间。原本以为有惊无险,结果在考核员检查炮闩时,还是发现了情况。炮闩内部磨损严重,导致击针突出量不达标,技术检查判定为难以击发,成绩不及格。

刘东雨不服气,去找考核员理论,得到的答复让他无言以对:“如果不是在考核中加了这项检查,你的问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暴露出来。若是打起仗来,那就吃大亏了。”

捅破了习以为常的“窗户纸”,大家发现了一系列训练场上不符合实战的习惯性做法带来的诸多弊端。“如果平时训练用虚劲、耍花枪,未来战场就要吃苦头甚至打败仗。”回想起自己之前的训练方式,刘东雨感到非常后悔。

一次成功是侥幸,两次成功靠运气,三次失败是必然

“假如战争明天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一份调查问卷,让某旅领导的眉头拧成了疙瘩:33%的官兵觉得战争离自己还很遥远,存在“打不起来”的思想;43%的官兵习惯把战场当成竞技场,采用“弃车保帅”“田忌赛马”等方式参加考核比武和演习。

前不久,该旅组织阶段性专业考核,在通过炮火封锁区这一必考课目中,由于场地泥泞、驾驶难度大,排长刘星楠受领任务后,虽然计算出每次通过封锁区的火炮为两门,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习惯性地一次只让一门火炮通过。

虽然火炮最终全部安全通过,但成绩却被判定不合格。“我的火炮全部安全通过,为什么不合格?”裁判员一句话,让刘星楠恍然大悟:“你的做法虽然保证了自身的火炮安全,却占用了后续梯队的通过时间,迟滞了作战行动的时间。”

“过于追求‘保险’,以为考核中扣的几分可以通过其他课目找回来,这种思想在官兵中普遍存在。”该旅领导说,“战场无亚军,敌人怎么可能给你亡羊补牢的机会?”

“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官兵缺少的不仅是“素练”,更多的则是战场意识不够。一位曾在朱日和演兵场率部夺魁的指挥员一针见血地指出:朱日和演兵场上,“蓝军”之所以能够取得32胜1负的战绩,靠的不是在某个装备的使用上计较一分一厘,而是对战场的把控与熟悉程度。

这位指挥员还提到,与朱日和类似,美军也有一个承担着实战化训练任务的训练基地——欧文堡基地。在那里,训练中的一切都以实战标准进行。从抵达训练基地的那一刻,战斗就打响了。那里的官兵会发现,他们几乎没有睡眠时间,不仅要频繁地进行装备整修与战术部署,还要对付如幽灵般的假想敌。一位参加演习的美军中士说:“到目前为止,我和我的战友们已经连续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了,而那些在战车上的弟兄们的情况比我还糟糕!”

战场上的角逐,往往始于意识形态的较量。“有些训练看似练得很扎实,实则脱离实战背景,难不住自己,更吓不退敌人。”交流中,某旅领导告诉官兵,“一次成功是侥幸,两次成功靠运气,三次失败是必然。把训练场当成战场,把每一次训练当成打仗,才能够在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

从“素练之卒”到“久战之兵”,实战化训练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钢盔下套了一顶毛线帽,这是谁规定的着装规范?”年初休假归来,某部七连指导员李小龙刚走上训练场,就被全连官兵的着装整得一愣。

“今天驻地气温骤降,这个着装可是机关要求的。”尽管连长及时提醒,但看着大伙“大帽套小帽”的样子,李小龙还是忍不住想搞一次军容风纪教育。可随队训练不过一个小时,李小龙的想法变了——冷空气不断侵袭,让不保暖的钢盔逐渐变成了一块“冰疙瘩”,他只好趁着训练间隙跑回宿舍套上了一顶毛线帽。

如果保暖措施不做好,战斗力就无从谈起。记者踏访多支部队看到,在新大纲规范下,聚焦实战的训练做法不断延伸到野外驻训场演兵场。

“实战化的重点在‘化’!越是深入推进实战化,就越需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摒弃与打仗无关的条条框框。”某旅领导介绍,不仅是钢盔下套上了毛线帽,按照实战化要求,全旅还出现了许多新气象。

7月中旬,烈日当空,暑气扑面。可正在训练的侦察连官兵却身着冬季荒漠迷彩作训服。

“这是夏天,部队早已换装夏季丛林迷彩服,为何还穿冬季迷彩服?”面对记者疑问,旅领导介绍,这次训练任务需要穿越荒漠地带,自然要按战场环境穿衣。今年驻训,他们紧贴战场环境落实被装保障和着装规定,改变了单纯按季节着装的习惯做法。

战斗着装重统一轻实战,被装保障重季节需求轻战场需求……这是过去该旅存在的问题。如今,他们将保障物资发放由按时间节点发放改为按各分队训练需求发放,荒漠迷彩作训服及配套头盔等冬季保障物资也出现在夏季驻训被装保障明细表中。

“夏天穿丛林迷彩,冬天穿荒漠迷彩,这些做法早已成为官兵脑中的思维定式,可恰恰是这些习惯性做法,很可能会让我们在战场上吃败仗。”如何打破陈规?该旅官兵思想很统一,那就是一切都按照打仗的标准来衡量。

变化正悄然发生。在刚刚结束的疏散隐蔽这个考核课目中,考核员在检查四连二班的伪装构工中看到了这样一幕:过去伪装架设,由于火炮配件多,伪装网极易发生刮碰,严重影响伪装时间。这次,二班在四角固定地钉和火炮之间连接背包绳,改变了伪装网的架设步骤,有效避免了刮碰。

仅仅是一根背包绳,便使他们比优秀时间提前一分钟架设完毕。这是创新还是投机?考核组的态度颇能说明问题:给二班总成绩加5分,以鼓励他们的创新做法。考核员说,是创新还是投机,区别就在于是否符合实战需求,这种做法无疑也为那些墨守成规的班级树立了一个实战导向。

和平时期,从“素练之卒”到“久战之兵”,我们的实战化训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记者相信,只要把实战化训练坚持下去,把实战化意识根植于每一名官兵心中,我们离“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责编:陈羽、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