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畔,有一支革命队伍长眠于此,有一面红旗永立不倒——
一日为红军 终生是红军
站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广场俯瞰,彝海酷似一颗镶在群山中的蓝宝石,晶莹剔透。漫步彝海边,记者不禁思考:“‘彝海结盟’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是红军离开后,这里又发生了什么呢?”
为此,记者驱车出发,来到小叶丹(“彝海结盟”时彝族果基家支首领)的孙子果基伍哈家中采访。
“听闻红军毫发未损通过冕宁县,蒋介石大发雷霆,要求彻查严办给红军提供帮助的人。”果基伍哈告诉记者,“国民党军队以此为由隔三差五就来彝区烧杀抢掠,压迫剥削彝族同胞。于是,我爷爷举起刘伯承赠送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联合倮伍、罗洪两大家族,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游击战。”
“可毕竟游击队人员不足、武器落后,在同邓秀廷率领的国民党军队作战中损失惨重,不少人惨遭逮捕、杀害。”果基伍哈介绍,在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下,彝族人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产被劣绅所占、牛羊被兵痞劫掠,因此对红军十分怀念,期待刘伯承能够早一天回来,帮助他们赶走国民党、过上好日子。“那时,许多人都给孩子取名‘红军子’或‘红军姆’,以此纪念红军。”果基伍哈说。
后来,邓秀廷威逼利诱小叶丹,说:“你们才当了几天红军?只要你们交出‘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并解除武装,以前的事情便既往不咎!”冕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发超介绍,小叶丹只同意上交武器,却不肯交出旗帜。最终他将几近全部家产换成银子送给邓秀廷后,才把这面旗帜保留了下来。
然而时隔不久,背信弃义的邓秀廷又开始变本加厉地压迫剥削彝族百姓,忍无可忍的小叶丹再次带领族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奈何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小叶丹最终被捕,沽鸡支队几乎全军覆没,幸存下来的几名队员则躲进深山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家。
1941年,果基家族族人四处打点,将小叶丹从狱中赎出。虽然革命队伍不复存在了,可小叶丹始终把刘伯承亲手所赠的那面旗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他将其藏在背兜下面特制的夹层里随身携带。虽然革命行动失败了,可小叶丹还是时常眼含热泪对族人说:“红军一定会回来的,刘伯承我信得过,他绝不会骗我。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把它亲手交给红军!”
“这幅照片就是小叶丹的妻子倮伍佳佳莫同‘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的合影。这面旗帜,如今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彝海结盟”时的司仪沙玛尔各之孙、“彝海结盟”纪念馆工作人员沙玛依姑告诉记者,“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不幸身亡。此后,倮伍佳佳莫便把这面旗帜缝在自己裙子下摆的夹缝里。新中国成立后,她才将这面旗帜交给当地解放军。”
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彝海镇这个曾经的“结盟圣地”,已被打造成为一个少数民族风情村,当地的彝族同胞也基本过上了富足安乐的生活。采访临近结束,果基伍哈欣慰地对记者说:“虽然我爷爷没能盼来自己的兄弟刘伯承,但是共产党人兑现了对我们彝族百姓的承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