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使命,让青春绽放荣光

 
2019年09月04日10:07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使命,让青春绽放荣光

  暮色四合,又是万家灯火的温馨时刻。单位营区外就是流光溢彩的繁华市区,营门口执勤的战士正手握钢枪,在哨位上站得笔直。目光所及,是霓虹灯下的“华灯映水”“画舫凌波”,而在他身后的营区里,官兵们正在火热地进行着夜间课目训练。执勤战士下哨后,我问他:“羡慕外面的生活吗?”他毫不迟疑地对我说:“军人就该舍弃繁华来守卫和平,为国家和军队站好岗,我觉得自己很光荣。”这名战士的回答让我感到,正是因为有大批胸怀报国之志的年轻人参军入伍,才让保家卫国、守护人民幸福安宁的使命得以在一代代革命军人间传承。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大学生士兵在基层部队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投身军营建功立业,其中不乏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并非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因坚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军旅中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自人民军队从南昌城头的硝烟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基因就深植于人民子弟兵的血脉之中。我党我军的宗旨引领着无数革命军人用青春热血践行保家卫国的忠诚使命。“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这样的动人场景当年在赣南苏区随处可见,无数年轻人为了心中那光明的未来背井离乡去参军,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82名官兵为掩护群众转移,在刘老庄阻击千余日军,在打退日军5次冲锋、弹药耗尽后,他们高喊着“保卫根据地,保卫人民!”的口号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用热血铸就英雄的青春群像。

  “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在民族危难时刻,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洒热血、献出生命。如今,军装虽换了几代,但我们军帽上的八一军徽鲜红依旧,奋进在新时代的强军路上,作为共和国的年轻军人,“身后是和平,面前是战争”,依然忠实地履行着使命。前不久,某部坦克车长刘姝杉因为一句“现在我觉得我什么时候最美?就是我站在坦克上,开得很快,让风吹在我脸上,沙子打在我脸上,那个时候,我才最美”引发关注,被网友称赞为“当代花木兰”。而今,越来越多“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兵走上了军营各个战位。笔者曾经在单位采访过进行战车驾驶训练的女兵,在她们英姿飒爽的外表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付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她们都要扎扎实实训练。其实,离开训练场,脱下满是油污的训练服,她们还是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也会因为训练的艰苦而偷偷流眼泪,但没有一个人因为体重增加、皮肤变得粗糙而后悔。在她们心中,驰骋在演训场上的身姿,就是她们奋斗的青春该有的样子。

  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证明,家国情怀从来不是空洞的概念,它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深情大爱,是将青春融入使命的热忱。军人是特殊的职业,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舍小家为大家”从来都是军人无悔的选择。军人这个职业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尊崇,是因为“关键时候有人民子弟兵”。无论是海外撤侨,还是抢险救灾,军人都用一次次勇敢的“逆行”,坚定地冲在最前面,奔向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家国情怀,一代军人践行着一代军人的职责使命。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为了祖国和人民,军人往往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一位从达尔富尔维和归国的军官曾对我说,维和时营区附近几乎每天都充斥着交火声和炸弹爆炸声,因为当地部落间战乱频发,没有武装力量维护治安,当地居民的生活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没有。每次带队巡逻时看到当地居民眼神里的无助和恐慌,他就能深切体会到军人之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感慨地说:“想到自己能够保护祖国和人民免遭战火,巡逻路上的危险就不算什么了,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共和国军人而自豪。”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邦疆虽安,忘战必危”。新时代肩负新使命的革命军人,血管里流淌着忠于使命的血液,当时刻心怀家国天下,从根本上牢记“为谁扛枪,为谁打仗”,传承好老一辈革命军人谋打仗、敢亮剑的光荣传统,在脑中烙下“战争随时爆发”的危机意识,在内心深处立起“首战用我”的责任担当,在训练时展现出“战争等不起”的厉兵秣马状态,让忠于使命的价值追求融入血脉、体现于备战行动中。

  (作者单位:66058部队)

(责编:黄子娟、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