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斤托举20分钟……接烈士遗骸回家,他们准备好了!
第八批
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交接仪式
将于9月2日在韩国仁川机场举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赴韩国
执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任务
他们高强度训练一个多月
准备接烈士遗骸回家
最高规格,最高礼遇
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作为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为了能以最高标准迎接烈士回家,他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集中训练。
脚跟离地30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上翘,与腿约成90度,步速每分钟24到30步。这是礼步的标准,不同于阅兵中气势恢宏的正步,更显庄重、威仪。
9名赴韩礼兵经过选拔,身高都在1.88米以上,行进中始终保持上身挺拔,每一步起落,节奏一致,铿锵有声。
动作要轻
要让烈士们感受祖国的温暖
训练中,他们模拟从韩军手中接过棺椁的过程。
双手轻轻穿过箱体两侧,安稳地托起棺椁。在每一名礼兵心里,这是一次庄重的托起,眼神里是肃穆,是庄重,是对志愿军的崇高敬意。
这种眼神,不是通过训练出来的,而是战士们对这段历史发自内心的表露。他们说:“我们动作要轻,要让烈士们感到祖国的温暖怀抱!”
在实际任务中,棺椁的重量在30斤左右,托举时长5到6分钟。为了这个动作,礼兵们把模拟箱的重量提高到50斤左右,托举时长延长至20分钟,全程身体始终挺拔有力、不晃动,箱体高度、双手托举的位置都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在训练中,他们经常把两个小臂内侧磨破皮或者磨红肿,但他们从未放弃。
脚步要慢
这是对烈士们的敬仰
通常情况下,齐步每分钟116到122步,但为了让步伐更有庄重感,他们将步速调整为每分钟80步。
由于任务的特殊,箱体必须轻拿轻放,要保持身体挺拔,礼兵们只能靠两臂力量完成箱体每一次的取放。从俯身到摆放,所有动作的节奏要求高度一致,他们常常一天一个动作反反复复要练几十遍、上百遍。
“我们接过来的不仅是棺椁本身的重量,更是一种使命和烈士对我们的嘱托。我们将以最标准的动作、最高的规格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将烈士遗骸接回家!”
从2014年至2020年连续7年,已有七批共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并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国;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我国从韩国接回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第七批志愿军烈士遗骸由空军运输机运-20接运回国,这也是我国首次派遣国产运-20运输机执行此项任务。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CCTV-7《正午国防军事》,记者:刘蓉蓉、牛涛、刘东雪、韦婷婷、李捷、刘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