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美海军筹组“全域特混舰队”

2024年06月14日09:00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近日,美国欧洲和非洲司令部宣布,美国海军第6舰队所辖第66特混舰队已完成力量调整与改组,成为美海军首支“全域特混舰队”。美军表示,这一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部队拥有“集合海军优势资源构建的全新火力配系”,是美海军一体化火力转型的“试验田”。

整合有人无人作战平台

美国媒体称,第66特混舰队此前担负第6舰队范围内的反潜战任务,装备P-8A反潜巡逻机,驻地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主要在地中海方向开展行动。美海军第6舰队新闻处称,改组后的第66特混舰队将拥有“全域式”火力配系,主要任务包括无人侦察与反潜、海域态势感知及推动各领域力量融合等。

目前,这支“全域特混舰队”配备至少80套/件无人技术装备,包括MQ-9、“幽灵-4”无人机以及“探索者”等多款无人艇和“斯洛库姆滑翔者”无人潜航器。美海军还计划将首批大型无人舰船优先部署该部队。近期在地中海举行的“奥班加姆快车2024”多国联合军演中,第66特混舰队首次派出代号为“人鱼海神”的水面/水下双模无人航行器。该无人航行器长4.4米,可自主航行超过3个月,下潜深度达200米。报道称,美海军为“全域特混舰队”配备了技术成熟的无人舰船和无人机系统,该部队实行任务统一分配和管理,能够参与反潜战等多种作战行动。

第66特混舰队除配备无人技术装备外,还保留了多架P-8A反潜巡逻机,并“超编”配备导弹驱逐舰和多艘登陆艇。通过强化有人与无人作战平台间的协同作战,可增强对海上目标的侦察、定位和追踪能力。外媒分析认为,通过水面与水下、远海与近岸力量的整合配置,该部队的反潜侦察范围及态势感知覆盖区域得到拓展。

“全域特混舰队”另一特点是整合了网络和太空元素,并与空军和陆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美海军负责网络空间作战的第10舰队抽调部分技术人员加入该部队,并计划未来派遣网络作战任务小队以特遣部队身份进驻“全域特混舰队”。美太空军第18和第19德尔塔部队也向其增派兵力,主要提供情报和空天防御技术支持。

塑造一体化火力优势

根据美军方的声明,改组后的第66特混舰队将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网资源,塑造一体化火力优势。由于建成时间较短,目前其主要依托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执行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的相关任务,包括海上威慑、以陆制海作战、海洋执法和反潜行动等,以实现任务层面的“跨域”转型。

报道称,第66特混舰队的兵力运用和技术支撑核心,分别为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和“海军超越”项目。两者都是在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框架下实施的“海军作战部长工程”。

其中,“海军超越”项目于今年3月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该项目提出以3艘大型作战平台作为网络枢纽,建立覆盖舰队作战海区范围内任务部队的网络架构。这些网络枢纽相当于“母船”,可实时向分布在各任务区的“子船”发送指令,相关信息通过“作战云”传输,各单位依据权限进行访问。倘若“母船”遇袭或毁坏,其枢纽功能可由特混舰队司令部分配给其他作战单元。美军认为,这种基于网络技术建立的分布式杀伤链,能够增强兵力部署的灵活性,形成多重火力打击效果。

充当海军转型“试验田”

报道称,“全域特混舰队”的概念产生于2020年,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一体化威慑”战略在海军的具体实施。美军已在第5舰队组建第59特混舰队,即无人作战舰队,并计划在第7舰队组建印太版“全域特混舰队”。第66特混舰队作为首支“全域特混舰队”,其架构和运行模式可能成为美海军转型的一次试水。

该部队计划与“海军颠覆性能力办公室”合作,推动武器技术试验和原型设计;与“海军研究生院海军创新中心”合作,推动海上无人和深海智能技术解决方案的开发。此外,新成立的BRAVO人工智能战斗实验室计划以该部队为试验基地,推动无人水面与水下舰艇、新型无人航空器和作战机器人等智能作战平台的战术应用。

接下来,第66特混舰队还将参加“波罗的海行动”“达西亚”“弯刀快车”等一系列军事演习,演练有人/无人防空作战、特战支援等课目,加速提升作战能力。

然而,不少外媒对该部队的发展前景提出质疑,认为美海军此举更多是想“蹭热度”,仿效空军和太空军的做法。美海军还被批评“发展思路不清”,一方面改组新的部队,强调其战场运用和实际部署,另一方面将其定位为“试验田”,用于进行技术应用试验,这种建设理念可能影响部队能力的提升。(刘澄)

(责编:陈羽、刘圆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