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防救支队锤炼官兵复杂情况应急能力
挺进雾海练搜救

近日,海军某防救支队组织官兵赴某海域开展应急保障训练。
“一名人员‘落水’,立即前出救援!”航行中接到情况通报,救援编队立即调整航向,开赴目标海域。
“我们平时围绕突发情况应对开展针对性训练,让官兵时刻保持全时待战、即刻救援状态,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为锤炼官兵复杂环境条件下应急救援能力,他们趁着天气突变、海况恶劣组织此次训练,通过预设任务背景、随机导调特情,倒逼官兵因地因时应变、锤炼救援本领。
抵达目标海域后,任务舰船迅速变换为平行搜索队形,展开海上搜索。此时,海面上大雾弥漫、能见度低,让搜救变得更加困难。见此情况,现场指挥员灵活调整工作方案,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展开搜索。
“发现目标!”该支队乌梁素海船雷达兵原凯率先报告。收到情况通报,阳澄湖船迅速向目标下风向机动,副船长下达“救生部署”指令。特装兵刘德凯与潜水员顾云海迅速行动,位于舷侧做好救援准备。
待舰船抵达预定位置,刘德凯立即使用救生抛投器,将气胀式救生圈抛投至“落水人员”身旁,待其抓紧后将救生圈拽向舷边。身着潜水服的顾云海翻越潜水梯入水,将“落水人员”救起。
完成救援后,二人向指挥员报告情况,本以为训练任务结束,却突然听到急促的警报声。
“机舱‘起火’,全船失电,损管队立即进舱灭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阳澄湖船损管队队长管日森组织队员穿戴消防呼吸器与避火服,迅速赶赴主机舱探明情况。
机舱内,发烟罐生成的浓烟弥漫舱室,官兵只能凭记忆摸索前进。几分钟后,他们使用热成像仪锁定“火源”,并连接水龙带灭火。“事先不通报,应对无脚本,处置起来虽然有些仓促,但我们都感到这样的训练才更有实战味。”完成处置后,管日森对记者说。
天色渐暗,海面波涛汹涌,舰船劈波前行。
“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夜间潜水等多个课目训练。”该支队领导说,此次训练课目内容多、持续时间长,强度高、难度大,对官兵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是不小考验。后续,他们将结合复盘查摆不足、制订举措,并组织官兵针对疑难情况梳理应对心得、形成教学案例,为开展补差训练提供参考。(胡佳杰 张东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