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团军某旅引导官兵在任务中因势因情因时而变
思维“破障”才能行动“突围”

侦察分队进行进攻战斗训练。曾阳程 摄
“侦察4组隐蔽伪装效果最好,而且用时比平均水平短。”听到成绩通报,侦察2组官兵有些意外。
近日,第81集团军某旅组织侦察分队开展连贯课目训练,各侦察小组依照指令向目标地域机动。任务之初,侦察2组遥遥领先。孰料,后续任务中,侦察4组官兵奋勇争先、拔得头筹。
“侦察4组战友的速度太快了,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惊讶过后,侦察2组官兵复盘训练过程后,言语中流露出钦佩之情。
时针回拨到两小时前,侦察4组官兵驾驶侦察车准备快速通过碎石坡。
“10多分钟后,你组所在地域将遇到‘敌’卫星过顶侦察!”接到导调组的情况通报,侦察4组组长陈龙伟不禁眉头紧锁——他们本已落后,若按预案设定通过搭设伪装网等方法进行隐蔽伪装,无疑还会迟滞任务进程。
“敌情”就是命令。正当陈龙伟认真分析现场形势之际,左前方的一片密林引起了他的注意:“密林是天然的掩护场所。借助这一条件,只需进行简易操作,就能达到较好伪装效果,而且能节约不少时间。”
与几位组员商定后,陈龙伟命令驾驶员将侦察车开到密林附近,并做好周密防护,随后与大家一起冲进密林,利用现地条件进行隐蔽伪装。几分钟后,“敌”卫星过顶侦察,未发现侦察4组行踪。后来,他们趁此机会快速机动,率先到达目标地域并展开作业。
“不按预案设定搭设伪装网,这符合规定吗?”起初,听到导调组的评判,侦察2组组长张会强有些疑惑。
“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对手总是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果我们平时训练习惯于按照脚本走流程、照搬预案练应对,那么面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怎么办呢?”导调组负责人房祥鑫的一席话,让大家陷入沉思。
“用固化思维应对变化了的情况,到了战场上是要吃大亏的。”随后,他进一步解释说,任务中,侦察4组根据现地情况,灵活运用密林环境实施隐蔽伪装,不仅操作简便、撤收迅速、隐蔽效果好,而且便于机动、便于观察、便于防护,符合作战要求。他们灵活应变、科学处置,为完成后续任务赢得了时间、抢占了先机。
听了房祥鑫的话,现场官兵纷纷点头,该旅现场负责组训的机关部门同志趁机引导大家结合复盘查摆不足、剖析交流。“战场上的情况不可能按照预定方案走,平时训练就应提高应急应变能力”“战争打的就是出其不意,复杂情况随时可能出现,按部就班只会陷入被动”“要不断强化官兵战场思维、实战意识”……讨论中,大家围绕“侦察4组之胜带来的思考”这一话题,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表看法,惯性思维作祟、实战意识不强、战术运用不灵活等“病根”被一一挖出。
“只有思维‘破障’,才能实现行动‘突围’。”该旅领导综合大家的发言分析说,作战预案是根据以往经验事先设定的,但战场情况是随时会变化的。在某些情况下,作战转折往往与固化思维相左相悖,一线指挥员要有对战场的洞察力,遇到突发情况绝不能“照葫芦画瓢”,而要因时而变谋划、灵活运用战术战法,找准实现作战转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才能抓住甚至创造战机、赢得先机。
以此为契机,该旅引导官兵刀口向内,检视反思平时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并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对标实战深化战训耦合,围绕作战环境、作战模式等充分预想多类情况,并将其融入练兵实践,使训练最大限度贴近实战;着眼提升应急应战能力组织专攻精练,根据阶段任务组织连贯课目训练,通过临机导调复杂特情提升官兵应急处置能力;灵活编组开展对抗训练,勇于打破“自己考自己”的传统模式,尝试互为对手、互为条件开展考核,让官兵在技术战术融合考、背靠背对抗考中接受摔打锤炼。
“训练中,我们遵循敌情仿真、环境逼真、战法求真的原则,逐步升级特情设置难度,加大实战化训练强度,不断强化一线指挥员和官兵应急应战能力。”该旅领导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训练场地建设,突出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建设,统筹改造现有训练场,逐步打造能闻到硝烟味、听到爆炸声的准战场,让官兵置身其中便能激活“战场联想”。(王若龙 陈辰 李浩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