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大学实施塑型育人工程培养生长军官学员
为新域新质人才扣好“第一粒扣子”

编者按 习主席强调,健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信息工程大学贯彻全链路抓建理念,创新实施“忠诚一代、打仗一代、血性一代”塑型育人工程,对接未来战场培养生长军官学员,做法值得借鉴。
本报讯 李乾兵、记者李倩报道:前不久,信息工程大学派出调研组奔赴部队,了解该校毕业学员在一线部队履职尽责情况。从各级反馈来看,部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该校把“忠诚一代、打仗一代、血性一代”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各领域、多层面、全过程,体系化推进生长军官学员培养。
“当前,战争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作为担负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重任的学校,我们必须坚决跑好新域新质人才培养的第一棒,为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该校领导说,他们对接未来战场,创新实施“忠诚一代、打仗一代、血性一代”塑型育人工程,按照“促转变、夯基础、强素质、抓接轨”思路,着力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我军性质宗旨教育、军魂教育,解决“参军入伍为什么”;抓专业素养提升,解决“携笔从戎干什么”;抓实战演训锤炼,解决“建功军营靠什么”;抓任职能力强化,解决“保家卫国怎么干”,工程化推进“尖刀铁拳”成长路线图落地见效。
顶层设计推动教学系统完善。新训伊始,该校领导、院士专家站上讲台为新学员讲授思政大课,帮助学员打牢忠诚底色、厚植胜战基因、鼓足战斗精神。此后教学过程中,他们推出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探索研发“智趣理论之星”App等智能思政新平台,逐步形成铸魂育人“大思政”格局。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效,该校按照“设计—实施—评估—改进”链条,设定教员教学、学员学习、改革建设、管理保障等51个监测点,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前不久,根据“教学指挥和质量监控中心”反馈情况,该校在相应专业增设“大数据导论”等高阶基础课程模块。与此同时,他们还深入开展课程AI赋能升级,全面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着眼未来战场,该校创新开办“智胜”“司南”等实验班,开设人工智能、认知作战等新兴专业,体系设计“战保”“铸盾”“尖兵”“数据”等综合训练活动。训练不设预案、不编脚本,突出专业、强化特色、聚焦能力,60余个课目均来自一线部队作战需求,倒逼学员在实战环境中磨砺成长。
近年来,该校毕业学员100%服从组织分配,一大批毕业学员奔赴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从边防海疆到无形战场,该校毕业学员在新域新质各领域淬火加钢、勇挑重担。综合评定成绩排名第一的学员林爽,毕业时主动申请赴边防一线部队;学员李崇阳毕业到部队任职不久,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荣立二等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