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能文能武张平坤:发射架下砺精兵

“同志们,今天的天气冷不冷?我们的胸膛,要始终澎湃着砺剑打赢的热血!”
隆冬时节的训练场上,火箭军某旅发射营教导员张平坤的声音响彻云霄。随着张平坤一声令下,各号手如离弦之箭,迅速奔赴战位。
训练间隙,张平坤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刘明松摄
多年来,张平坤坚持扎根基层、铸魂育人,带领官兵争创一流,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荣获火箭军“砺剑贡献奖”,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思想火种,点燃战斗激情
“请用一个词形容你的2024年。”
“汗水!”“进步!”……
教育课上,面对张平坤提出的问题,战士们踊跃回答。
“随时能战、全时待战”,是该旅练兵备战的常态。作为一线带兵人,张平坤有着自己的理解:“号手就位”必先“思想就位”,带兵人要持之以恒开展铸魂育人工作,引导官兵像一颗颗上膛的子弹,随时做好准备。
张平坤深入一线班排,倾听官兵心声。刘明松摄
那年,张平坤开始担任发射营教导员,当时营里士气不太高。张平坤一报到就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深入战士宿舍摘“心理包袱”,走进导弹阵地逐一解“思想疙瘩”。
战士常少云因在一次任务中带领班组“拖了后腿”而非常自责,甚至产生了退伍的想法。张平坤知道后,干脆用起“激将法”:“此时退伍甘心吗?”
张平坤将课堂搬到训练场上,把教育做到发射架下。刘明松摄
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现实问题。他一边加油鼓劲,一边组织科学练兵,通过连续一年多时间的全面帮带,这个班组在全旅精准操作评比中获得第一名,4名战士获评等级号手。
常少云深有感触地说:“带着‘心理包袱’,怎么打胜仗?教导员就是帮助我们把‘思想就位’解决在‘号手就位’之前。”
身先士卒,树立榜样力量
那年盛夏,该旅合成训练考核到了“白热化”阶段,考核组设置各种敌情特情“一路追打”:营长“重伤”退出战斗、发射阵地屡被袭扰……
张平坤能文能武,带领官兵奋战强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刘明松摄
营指挥所里,张平坤紧盯“战场态势”,迅速进行兵力重组、阵地转换……一套“组合拳”下来,该营官兵在复杂困难条件下圆满完成任务。考核组不禁称赞:“这个教导员,还真有两把硬刷子!”
张平坤全面锤炼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力争成为军事工作、政治工作“两个行家里手”。
那年,刚当教导员不久,张平坤第一次带领全营执行机动转进任务,没想到因为特情处置不当、战场环境不熟而影响到任务完成。
张平坤参加军事比武考核。刘明松摄
自身本领不过硬,带兵哪来底气?当天训练讲评,张平坤首先进行检讨反思,定下补差计划请全营官兵监督。一番苦学、几经淬炼,张平坤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4个月后,参加全旅多轮综合演练考核,他的表现十分抢眼,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件事后,张平坤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军事训练有实力,政治工作才有张力。
培养人才,锻造过硬队伍
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怎么培养?怎么塑造?答案林林总总,但张平坤更看重一点:作为基层带兵人,就要始终坚持用真情真心带兵育人,培养帮带越来越多的官兵成长成才。
张平坤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刘明松摄
张炳旭,曾是张平坤在机关工作时的“得力助手”,刚到基层工作一时打不开工作局面。张平坤帮助他进行官兵思想把脉、重难点问题会诊,连队建设很快有了大的起色。在张平坤的悉心指导下,张炳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员,2023年参加火箭军政治教员比武夺得第一名,被评为一级优秀政治教员。
有一年,战士卢晓遥参加上级比武选拔考核,本是强项的射击环节却出现失误,未进赛场就折戟而返。张平坤带他一番复盘,找到症结所在:“求功心切”带来心理不稳定,造成连锁反应“提前出局”。
看似心理不强,实则思想问题。张平坤以事说理、情理结合,让卢晓遥认清“当兵干什么、比武为什么”等问题,逐渐廓清政绩观、荣誉观等方面的思想迷雾。第二年,轻装上阵的卢晓遥经过四轮选拔走上比武赛场,和战友一起过关斩将,最后取得优异成绩,还荣立二等功。
张平坤在五公里越野中带领官兵冲锋。刘明松摄
“带着你们跑步前进,我自己也在一起成长。”张平坤为了让官兵更好地手拉手、心贴心,经常用“一起成长”减压加劲,让大家“携手成长路、奋进向未来”。
“把战士带成‘刀尖子’,把全营攥成‘铁拳头’。”当教导员这些年,张平坤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人才清单”:全营9人立功,70余人次通过职业资格认证,10余人次实现学历升级,4人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