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集团军某旅坚持科技赋能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协同训练在“数字空间”展开

该旅官兵利用模拟训练系统开展协同训练。刘金慧 摄
初春时节,某高原训练场硝烟弥漫,第76集团军某旅一场合成营战术训练激战正酣。无人机实时回传“敌”装甲集群坐标、电抗分队同步释放电磁干扰、坦克炮长与步战车车长在共享态势图上标定攻击轴线……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装甲突击群与步兵分队在炮火掩护下精准合围,瞬间撕开“敌”防线。
演训场上这一幕,是该旅坚持科技赋能提升部队作战能力的一个缩影。复盘总结时,该旅一名领导看着系统显示的训练数据,感慨地说:“这套作战流程,战斗班组在‘数字空间’已经磨合了几个月!”
“过去开展训练,各兵种习惯‘各自为战’。如今,数据链将多种作战力量有机融合,确保发挥‘1+1>2’的效果。”该旅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模拟训练系统的“磨刀石”作用,将传统演训场与模拟训练系统深度融合,构建起“模拟系统打底、数据链贯通、实战化检验”融合训练体系,让侦察兵、炮兵、步兵等多个兵种在虚实交织的战场上攥指成拳,探索出一条合成部队练兵新路径。
走进该旅模拟训练中心机房,数十台交互终端全速运转。东侧无人机模拟器区域,侦察兵正在组织侦察训练,高清屏幕上的任务地域地形地貌随操纵杆偏转实时变化;西侧坦克模拟驾驶舱内,车长与炮手紧盯瞄准镜,手指在触控面板上快速滑动,与隔壁步兵班组同步标定突击路线;南侧电抗分队训练平台上,跳动的频谱图与装甲集群的运动轨迹汇聚成数据洪流……
“过去主要练的是‘单打’,现在练的是‘组合’。”谈起模拟训练系统支撑的融合训练体系,该旅某营张营长深有体会。以前组织模拟训练,各专业习惯各练各的“绝活”:坦克专业练射击精度、步兵专业练战术穿插、侦察专业练目标识别……但是,“绝活”练扎实了,一上训练场却发现协同不畅。
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协同中解决问题。张营长介绍,经过持续攻关验证、改进组训方式,如今开展模拟训练,指挥终端可实时监测全营多个作战单元的动态数据,系统甚至能自动预判协同冲突。“在上周组织的一次推演中,系统警告‘步坦间距超标’,我认真分析数据后及时调整队形,并在后续实战化训练中验证结果,大大提升了突击效率。”看着眼前屏幕上的训练数据,张营长感慨地说,“过去指挥员主要靠经验判断,现在注重用数据说话,心里更有底了。”
新的融合训练模式,同样影响着其他参训官兵。坦克炮长印育明介绍,以往组织模拟训练,注重让参训人员掌握基本原理、熟悉基本操作、处置基本情况。前段时间,各专业围绕协同训练展开专攻精练,官兵的协同意识明显增强。如今,操作舱与其他单元打通了数据链,不仅实时显示自身的射击参数,还标注了协同单元的作战信息。
“运用模拟训练系统开展训练,不仅有效锤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还提升了官兵对未来战争的认知水平。”张营长介绍,模拟训练系统为实战化训练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提升军事训练质效按下了“加速键”。按照新的训练模式,不同作战方案、战法打法、作战编组、兵力部署等通过系统推演改进优化后,再将最优作战方案置于实战化演训环境检验,不仅节约了训练资源、缩短了训练时间,还大幅提升了训练效果。
“虚拟空间探寻训练最优解,实战环境‘孵化’打赢新成果。”该旅领导介绍,科技赋能打破了场地、天候、环境的限制,改变了以往“千人百车”的训练模式,提高了各作战要素间的协同能力,强化了合成单位攥指成拳的作战效能。近几年,该旅利用跨军兵种联合训练、体系对抗训练等契机,对利用模拟训练系统探索出的数百组数据、数十种战法进行检验优化,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军事训练中的“催化剂”作用,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注入强大动力。
“每一组数据更新,都是为打赢蓄能。”该旅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紧盯未来战场,持续探索科技练兵新路径、新方式,推动科技优势有效转化为能力优势、作战优势、制胜优势,促进实战化训练转型升级。(周柯毅 孔栋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