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宁波支队镇海中队发扬知兵爱兵传统密切内部关系——
“兵情笔记”里的带兵密码


仲夏的一个夜晚,武警宁波支队镇海中队指导员潘立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办公桌前,潘立一边回忆白天与战士谈心交心的细节,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相关信息。不知不觉中,他的“兵情笔记”又厚了几页。
该中队官兵说,潘立是一名“笔记达人”——因为他特别爱记笔记。从训练状态、家中变故,到情绪变化、交友情况,潘立那本边角磨得发亮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战士们的“大事小情”。
“指导员不仅把官兵信息记在笔记本上,更牢牢记在了心里。”下士李翔宇告诉笔者,此前,他因训练方法不得当,意外得了腱鞘炎。痊愈后,他的手腕偶尔还会酸痛。前不久,中队组织一次高强度训练。上场前,他在训练场边揉了揉手腕。潘立走过去问:“腱鞘炎又复发了?”李翔宇一愣,心头感到暖暖的:“指导员,就是手腕有点酸,不碍事!”
更令李翔宇没想到的是,后续训练中,班长根据指导员的建议,调整了他的训练计划。
谈及“笔记达人”这个称谓,潘立说,了解记录官兵成长点滴的习惯,是受中队老指导员影响而形成的。
该中队荣誉室里,珍藏着一份手写的花名册。翻开花名册,官兵的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兴趣爱好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份花名册,是中队老指导员何丁荣年近八旬重返中队时,亲手写下的。2016年,曾于20世纪60年代任中队指导员的何丁荣受邀返队。看到中队的崭新面貌,何丁荣触景生情,凭记忆一笔一画写下这份花名册。
潘立说,每次看到这份花名册,他都会提醒自己:赓续知兵爱兵光荣传统,就是要把对官兵那份深沉的爱传承下去。
2021年,潘立来到中队任职,与上任指导员陶凯交接的第一件物品,就是这份花名册。“这份花名册摆放在中队荣誉室里,我的宿舍就挨着荣誉室。它时刻激励着我,一定要把兵带好。”接过陶凯交到自己手上的知兵爱兵“接力棒”,潘立感受到了“责任”二字的分量。
承载这份责任并不容易。上任后,潘立用两天时间将中队官兵的基本信息背了下来。然而,一周之后的任务部署会上,潘立突然发现,此前背记的信息在脑海中搅成了一团糨糊。
“为什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指导员还能将官兵信息记得清清楚楚,而我刚过一个星期就记不清了?”潘立给陶凯打去电话请教。
“老指导员的记忆不是背下来的,而是通过与战士‘五同’刻在心里的。” 陶凯说,当年在中队老营区,老指导员带着战士们一锹一镐挖泥土、一砖一瓦搞建设,建立了亲如兄弟的深厚情谊。
“白天干活头碰头,晚上睡觉铺对铺,战士的信息还用得着死记硬背吗?”陶凯的一番话,让潘立陷入沉思。从那以后,潘立与官兵打成一片,在朝夕相处中掌握了不少花名册之外的信息。每次了解到新信息,他都会详细记录在笔记本里。随着笔记本记得越来越厚,他对每名战士的个人愿望、兴趣爱好、性格脾气也掌握得越来越清楚。
“潘立的笔记本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一头连着党支部,一头连着战士心。”采访期间,正在该中队蹲点的一名支队领导介绍,镇海中队历来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密切内部关系,知兵爱兵氛围十分浓厚。在潘立带领下,中队党支部将“真知兵、深爱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通过点点滴滴的关心爱护凝聚起兵心士气。
上等兵张家祥是中队“红肩章”宣讲员,平时爱收集党史故事并跟战友们分享。有段时间,原本乐观开朗的他突然变成了“闷葫芦”,经常一个人闷坐在宿舍发呆。
一次训练间隙,潘立找他拉家常:“遇到什么事情了吗?看你最近总闷闷的。”张家祥叹了口气说,他家里遇到涉法纠纷,不知如何是好。潘立详细了解情况后,及时向支队报告并申请法律援助。不久后,该支队协调援助律师不远千里赶到张家祥老家,顺利帮他家解决了难题。
“战士们有心事愿意找干部骨干倾诉,有困难愿意向干部骨干求助,这种信任让我们感到很踏实。”潘立说。
近年来,该中队发扬知兵爱兵优良传统,坚持“以真心关爱感染人、以悉心培养成就人、以集体活动凝聚人”理念,广泛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坚持做到每周“互学、互帮、互教”有交流、每月笔记有寄语、每季生日有贺卡。此外,中队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解决官兵在考学、就医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难;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帮助他们加速成长成才。
大学生士兵张彦博下连后因为适应不了训练强度,曾在微信朋友圈流露过消极情绪。潘立发现后,主动找他谈心交心,不仅与他结成训练互助对子,还根据他的专业特长让他负责中队黑板报制作。不到半年,张彦博的军事训练成绩提高到优秀水平,他制作的多期黑板报,也收获战友们点赞。
“要想抵达战士心灵的彼岸,就要搭建一座连心的桥。”中队长罗泽宇说,“‘网生代’官兵获取信息靠网、情感表达借网、休闲娱乐用网,网络就是这座桥。”
在该中队,干部骨干不仅严格落实“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的传统“五同”要求,还积极探索“同学习、同关注、同评论、同分享、同娱乐”的网络“五同”,在网络世界里与战士同频共振。
“老办法、新办法,都是为了换真心、聚兵心。”潘立说,“带兵人与战士之间的双向奔赴,让中队‘家’的氛围愈发浓厚。”
近年来,该中队官兵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多项任务,先后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和“四铁”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5次、集体三等功9次。(孙崇峰 戴绍波 王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