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新疆军区某团贯彻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优化组训方式——

高原长跑有了替代课目

张庆良 记者 王 越
2025年07月06日09:24 | 222
小字号

施训看点

围绕高原体能训练“平原化”、标准不科学、海拔高度覆盖不全等问题,充分试验调整课目标准,设置六边形跳跃、踏阶等替代课目

“注意落地缓冲”“保持呼吸节奏”……夏日,帕米尔高原依旧寒风习习,新疆军区某团红其拉甫边防连恒温气膜馆里却是一派火热练兵景象:一侧训练区内,官兵脚踩踏阶训练器,跟随节奏调整步频;另一侧场地上,参训人员在六边形训练框内,不断变换跳跃方向。

“以往开展体能训练,我们与平原地区一样跑3000米。但因高寒缺氧,不少官兵在训练中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跑完甚至需要吸氧才能恢复。”该连中士田磊告诉记者。

如今,传统的长跑、折返跑等训练课目,被更加科学的踏阶、六边形跳跃所取代,有效降低了训练伤发生率。体能训练更加科学、高效、安全,官兵的训练积极性也大幅提高。

“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施行,让我们摒弃了‘以跑练跑’等陈旧观念,组训施教更加科学规范,也更有针对性。”该团一位领导说。

“保持身体直立!”踏阶训练现场,该连张指导员一边记录时间,一边提醒大家注意动作要领。场地另一边,二级上士程诚组织战友开展六边形跳跃小比武。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有利于增强爆发力、协调性和踝关节稳定性。”一级上士肖瑶在小比武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他告诉记者,六边形跳跃训练对练习快速规避、攀爬障碍等战术动作很有帮助。有的战士表示:“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感觉腿上像装了弹簧,翻越达坂比以前轻松多了!”

“根据军医提供的最新数据,军事体育训练内容调整后,全连官兵伤病率同比明显下降,血氧适应周期也缩短近一周!”张指导员欣喜地说,按照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组训施教,连队官兵既实现了体能增强,又最大限度保护了身体健康。

该团领导介绍,他们还根据大纲要求增加低氧适应、抗眩晕等训练内容,同时引入专业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官兵心率及血氧数据,根据反馈数据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帮助官兵科学提高训练成绩、增强身体素质。

参训笔记

打开激发体能潜力的大门

■新疆军区某团干部 李长申

提起高原,人们总会想到“艰苦”二字。狂风肆虐、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是高原官兵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在高原地区科学开展军事体育训练,也成了困扰驻高原部队的一道难题。

过去,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管用招法,驻高原部队组织军事体育训练只能参照平原地区的训练课目展开。然而,气候、环境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官兵不仅成绩提升缓慢,还容易引起训练伤病。

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创新增设六边形跳跃、踏阶等替代课目,为驻守高原的部队提供了行之有效、务实管用的科学训练指南,帮助我们实现转型升级。

新大纲施行之初,官兵对新课目缺少了解,难免存在一些顾虑。作为组训干部,我反复鼓励大家:“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果然,坚持一段时间后,新课目的训练效果渐渐显现出来:踏阶训练让官兵逐渐掌握了“两步一呼”的换气方法;六边形跳跃训练让大家找到了“小步快跑”的窍门。一次训练形势分析会上,一名训练骨干感慨地说:“科学的训练方法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激发体能潜力的大门。”

观训小议

立起科学组训鲜明导向

■杨 悦

在高原,风雪严寒是常态,氧气稀薄是“标配”。官兵在高寒缺氧条件下长时间剧烈运动,不仅是挑战生理极限,更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过去,由于组训条件不足、思维理念滞后等原因,导致驻高原部队长期参照“平原模式”开展军事体育训练,官兵想要取得同平原训练场上一样的成绩,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大的代价。正因如此,“以跑练跑”、盲目加大训练量等不科学的训练方法,曾是不少驻高原部队提高官兵军事体育训练成绩的方法,这让官兵面临训练伤、高原病等健康风险。

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充分考虑高原环境特点,遵循现代运动学理念,增设六边形跳跃、踏阶等课目替代3000米跑,为高原部队开展体能训练立起科学组训、护体防伤的鲜明导向。

令人欣喜的是,组训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极大激发驻高原部队官兵的参训积极性。如今,大家投身军事体育训练的热情更高、信心更足。

来源:解放军报

(责编:马昌、李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