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胜利火炬照亮前行路

——首都军民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见闻

2025年07月11日09:14 | 来源:解放军报222
小字号

手捧一束白菊,北京市民徐先生站在队伍首位,静静等候入场。在他身后,位于北京宛平城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外,前来参观的群众已排起长龙。

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部分驻京部队官兵、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走进纪念馆参观,追寻那段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14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浴火重生的伟大胜利,也是我们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陆军兵种大学某学员队干部万策说,他们所在校区位于卢沟桥畔,每年新学员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参观“七七事变”爆发地,“抗日英雄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应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矢志奋斗强军。”

展厅一角,一位花甲老人坐在自带的马扎上,认真观看面前播放的黑白纪录片《通往延安之旅》,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老人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己也很关注抗战历史,每年都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我来这里重温历史,回去讲给孩子们听,告诉他们要不忘国耻、报效祖国。”

在展厅第三部分,一张不起眼的书桌吸引了海军某部干部刘泽宇的注意。它被摆放在“窑洞”里,复原了1938年春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时的场景。“兵民是胜利之本。”刘泽宇的家乡是山东济宁,抗战时期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就活跃在济宁的微山湖上。“我从小听着鲁南军民同心、合力抗敌的故事长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刘泽宇说。

来自房山区的五年级学生刘珈彤,一边认真观看展览,一边拍照记录,胸前的红领巾十分夺目。“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一定好好学习、不忘国耻,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刘珈彤说。

展厅中,一面由5098张抗战老照片组成的照片墙令人震撼。这是四万万中国人14年浴血抗战历程的见证。

照片墙前,95岁抗战老兵马桂堂久久驻足。“我有许多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马桂堂说,“战争是残酷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辛悦)

(责编:唐宋、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