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第78集团军某旅优化保障模式提升驻训质效——

跨域转场,战机飞临即开训

2025年07月12日09:35 | 来源:中国军网222
小字号

夏日清晨,某驻训场,发动机的轰鸣打破了四周的寂静,第78集团军某旅多架直升机接续升空,一场实战化训练拉开帷幕。与以往不同,此次参训的飞行员和战机抵达驻训机场后,马不停蹄投入训练。

“跨域转场刚完成,训练就同步展开,这是我们此次野外驻训的一大特点。”目送一架架战鹰飞向远方,该旅作训科刘科长感慨地说,得益于旅队探索形成的模块化保障机制,他们今年驻训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往年野外驻训,由于理念保守、协调不畅、能力欠缺等因素,该旅派出的地面保障分队难以独立开设野战临时机场,参训战机只能依托驻训点附近的空军或陆航单位机场进行保障。一座机场,两家甚至多家单位共用,这种“借场施训”的保障模式,经常导致不同单位的飞行计划发生冲突,影响训练质效。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旅决定结合驻训任务特点,探索提升保障效能的方法。他们全面分析整理近5年来执行不同飞行任务所需油料、弹药等方面的数据,精确量化战机保障需求。接着,他们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确保驻训期间物资调配顺畅。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充实全旅保障力量,并对每个保障分队的责任进行细化。

然而,这些举措实施后,并未发挥预期效果。由于事先没有明确指挥链路,各保障分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协调、配合不畅。一次训练中,这个问题甚至延误了直升机的出动时间。

“只有将各保障要素真正融到一起,才能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经过深入研讨,该旅党委认识到,提升保障效能,必须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体系思维和系统观念指导实践。

随后,该旅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新举措——打破专业界限和编制壁垒,根据任务特点,将各保障分队整合为3个模块,这些模块在实际运用中既各有侧重,也相互配合;在每个保障模块内设置1个指挥单元,牵头负责所在保障模块的任务协调,确保工作流程科学高效;明确各指挥单元可以灵活调整模块内的力量编成,以从容应对多架次集中临时起降、长航时跨域转场等特殊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种模块化保障机制的效能不断显现。

驻训现场,第一轮飞行训练结束后,直升机编队陆续返航。战鹰刚刚落地,保障模块官兵迅速进场,加油、检查一系列保障作业有条不紊。

“直升机出现故障,参数异常!”接到报告,担任指挥单元值班员的机务连薛连长迅速通知航材仓库调运备件。很快,零件更换完成,故障顺利排除,直升机再次升空开始新一轮训练。

“模块化保障模式带来的效益,为直升机高强度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给我们高效利用驻训时间、组织更多训练课目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旅领导表示,随着保障能力增强,组训节奏也进一步加快,今年驻训前,他们就组织飞行员进行了强化训练,确保跨域转场完成后,战机能尽快展开训练。

“这次驻训让我们更加真切直观地认识到,保障力就是战斗力。”训练结束,一名飞行员对记者说,我们一定苦练精飞,让保障力真正转化为战斗力。(綦 欢 毕笑天 张光轩)

(责编:任佳晖、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