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制胜强敌的硬实力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及时总结对日作战的经验,写下多篇关于伏击、袭击、急袭、打援等开展游击战术的文章,还组织翻译日军编写的《刺杀教令》等,指导官兵悉心研究日军的训法战法,从而找到克敌制胜之道。这启示我们,各级应把战斗力建设牢固确立在打赢强敌对手上,坚持以强敌为靶寻求制胜之法,以强敌为镜检验训练水平,以强敌为师磨砺打赢本领。
作战对手是军事斗争中的指向。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必须研究作战对手。竞技体育中有句话:“对手越强大,胜利越伟大。”不知对手,哪来对策?不盯强敌,哪来高招?任何一支军队,只有练就打赢强敌对手的作战能力,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敢打必胜,就必须牢固立起强敌“靶标”。如果无视、轻视、有意矮化或不认真研究强敌对手,就难以在敌我军事博弈中取得先机,难以在对抗冲突中占据主动,难以在战场对决中把握胜算。
善于“看透敌人的灵魂”。军事学家富勒曾说,打仗要“时刻观察细枝末节,看透敌人的灵魂”。各单位应深化强敌研究,围绕知敌料敌加强基础性研究,把强敌的作战条令、武器装备、力量部署、作战能力、发展动向搞清楚;围绕典型场景加强应用性研究,把强敌的力量编组、战法运用、指挥控制、体系节点、关节要害搞清楚;围绕最新动向加强前瞻性研究,把强敌的前沿概念、新型技术、先进手段搞清楚。从表象深入到本质,从类型深入到机理,从有形深入到无形,实事求是地评价对手,全面深刻地洞察对手。
精于“以能击不能”。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无不陷之矛,亦无不可陷之盾。所谓强敌对手并不是时时强、处处强,更不是无懈可击。强敌也有天然的克星、致命的短板和虚弱的时机。各单位应深度剖析强敌的短板软肋,查找发现隐藏其中的漏洞、死穴,抓住其最脆弱、最关键、最害怕的地方预设攻击路径和手段,掌握“以能击不能”的胜战精要。同时,应强化自主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颠覆性技术和“撒手锏”武器,努力在与强敌较量中形成非对称优势,取得“一招制敌”“一击致命”的效果。
敢于“和强敌掰手腕”。习主席要求,紧盯强敌对手,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各级应牢固建立信息制胜、体系制胜等新认知,深刻把握体系破击、降维打击等新打法,在训练中坚持做到敌人怕什么就练什么,敌人用什么招法就练反制之法,用作战对手不断校正备战练兵的“准星”。加强实案化对抗性训练,加强应急应战专攻精练,加强军事斗争一线练兵,一兵一将强素质、一招一式练战法,瞄准强敌对手练就制胜过硬本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