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训练保障综合效益


训练保障是军事训练的基础支撑,对于提高训练质效、促进战斗力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不久前,全军训练场地建设观摩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加强训练保障的重要指示,把握新形势探索新模式,加快构建高水平训练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就要创新训练保障理念和思路,加强训练条件和手段建设,提高训练保障的综合效益。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我军最重要的备战实践活动,没有一流的训练保障就不会有一流的训练。特别要看到,随着我军作战样式、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等不断变化,训练场地总体数量还不够、体系布局不够合理、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环境条件与对抗要求不尽一致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现实瓶颈。只有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训练保障布局,完善训练保障要素,创新训练保障方式,确保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军事训练就跟进到哪里,保障条件就建设到哪里,才能为军事训练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构设逼真环境,解决不真不像、不严不实的问题。练兵的最高标准是“像打仗一样训练”,前提是要有堪比实战的环境条件。各级应按照作战功能最大化、作战方式实战化、作战要素齐全化的要求,研究审视和设计训练保障,尤其要把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把环境要素设真设全,真正使训练场地建设进入与打仗要求相匹配的“全景模式”。
实行统建共用,解决条块分割、自建自用的问题。当前,我军训练保障资源总量不少,但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共享使用不顺畅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训练场地超负荷运转,有些训练场地却长时间闲置。各级应进一步强化“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大保障观,从健全机制、创新方法、完善手段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形成全军统筹、功能互补、体系联动的训练保障新格局。
注重数智赋能,解决成本过高、消耗过大的问题。现代战场空间要素极大拓展,高新武器装备成本显著增加,传统训练保障方式面临作战体系联动难、实体环境构设难、实时检验评估难等突出问题,过度使用高价值实装、大量消耗精确弹药的保障模式不合时宜。各级应积极探索“科技+”“网络+”保障方式,加大模拟仿真、兵棋对抗、网络对抗、智能裁决等模拟训练手段建设,把模拟多训、实装精训突出出来,努力将信息化优势转化为保障效能。
优化保障格局,解决观念落伍、作风不实的问题。训练保障工作作风是训练风气的重要体现。各级应从实战出发建场地、设条件、构环境,结合政治整训狠抓治虚打假,把搞花架子、做门面工程等和平积弊清除出去。同时要看到,训练保障领域投资较大,应发扬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坚持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作者单位:武警哈尔滨支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