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效


点击播报本文,约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需要结合世情国情军情变化,着眼育人需求,全面优化教、学和实践等关键环节,为强国强军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优化教学内容。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必修课,面临教学内容多与课时有限的矛盾比较突出,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基础固本—专题贯通—前沿引领”的教学体系。一是知识模块重构。打破传统章节壁垒,建立“基础认知部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自学)—核心掌握部分(聚焦教学大纲核心要点精讲)—融合应用部分(设置专题引导学生研讨)”的内容架构,通过点线面结合,把各章节内容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既夯实基础知识,又实现国防知识的系统化。二是设置军事理论专题矩阵。设计“历史镜鉴(纵向溯源)—现实挑战(横向剖析)—未来图景(前瞻研判)”专题框架,强化军事理论课教学纵深感。如“智能化战争形态演变”专题,通过解析近几场局部战争和冲突,培养大学生对“技术驱动战争形态演变”的认知。三是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战争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应该及时更新,反映战争的最新发展变化,增强课堂吸引力。
创新教学方法。网络化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习惯于沉浸式、参与式学习。军事理论课教学,应改革传统讲授模式,创新方法,激发积极性。一是进行情境式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模拟现代战争,让大学生充当军事指挥员分析判断与决策,或把他们分成红方和蓝方进行辩论,强化军事知识应用能力。二是推行混合式教学。把军事理论知识录制成微课,供学生在线学习;线下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战争遗址遗迹等,开展现地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设计专题讨论。选择合适内容,设计专题讨论课,引发大学生自主思考,促使他们主动查阅资料,激发探索军事知识的内生动力。比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地缘安全环境、海洋权益维护等现实需求展开专题讨论。四是运用新兴技术辅助教学。利用AR、VR、仿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用AI通用大模型构建军事理论课智能系统,以回答大学生自学碰到的疑问。
协同教学资源。对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而言,每所高校都有自身优势资源,同时也各有其短板,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建立校内外联动机制,把军事理论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与驻地部队、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景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军事理论实践基地”,开展装备体验等沉浸式教学,让大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二是共享高校教学资源。许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面临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资料短缺的问题,应整合不同高校的师资力量,组建校际教师联盟,在网络上共享优质军事理论课,实时共享教学资料,或把其他高校优秀教师请进来授课。三是利用驻地军事资源。聘请高校所在地军队院校相关教授专家或者优秀退役军人兼职军事理论课教师,既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又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丰富的军事知识,着力提高教学质效。(马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